不可忽视的脑卒中康复 - 健康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不可忽视的脑卒中康复

来源:北京日报
2022-11-09 14:06

原标题:不可忽视的脑卒中康复

立冬节气已过,初冬寒意初显,与低温环境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大家都知道,脑卒中是冬季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且大约有七成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患者重视治疗,却往往会忽视治疗后的康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脑卒中康复有多重要,以及如何正确康复。

1. 康复可有效降低致残率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它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

数据统计,大约有70%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瘫痪、语言交流困难、肢体麻木、认知障碍、吞咽困难、情绪障碍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

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如果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大约有90%的人能恢复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一些患者还可以承担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只有6%的患者能够恢复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

在医学上,康复治疗是指通过各种治疗方法,将疾病所致功能障碍恢复到正常或最佳状态。康复医学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通过对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改善和提高人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

大脑具有“可塑性”,脑功能在损伤后可以进行重组,而康复训练能够助力大脑功能重组。简单来说,脑卒中康复的原理就是利用大脑的“可塑性”来进行功能恢复。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的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病情得到控制之后,都应及早进行康复训练。

2. 平稳后3个月内康复最佳

由于康复知识的普及度不够,很多脑卒中患者往往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就出院了,没能接受正规系统的康复治疗和指导。而正是因为不了解什么是规范的康复治疗,有一部分人认为,脑卒中患者宜卧床静养不能动。但是,患者如果长时间卧床,会出现褥疮、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肺功能减退、体位性低血压、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关节挛缩等多种并发症,不仅不利于康复,还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实际上,即便是大量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严重偏瘫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及昏迷患者,也可以进行康复治疗。比如,早期进行偏瘫的良肢位摆放、体位的被动变换、关节的被动活动等,可预防褥疮,避免或减轻痉挛的发生,消除“废用综合征”(指患者长时间卧床、活动量不足引起的继发性障碍)出现的可能,为以后全面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康复介入得越早,后期偏瘫的几率就越小。一般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的3个月内属于最佳康复期,病情稳定后的半年内属于有效康复期。在这段时间进行康复,效果会更好。

3. 不仅仅是“动动胳膊拉拉腿”

有很多人把康复想得过于简单:不外乎就是拔罐、按摩和动动胳膊、拉拉腿,或是努力练习行走等,甚至觉得脑卒中有后遗症是正常的,去做康复也没多大用。这些误解导致患者错过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阻碍了身体功能的恢复。

有的患者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于是刻苦训练,但训练方法不当,如用患侧手反复练习抓握,结果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阻碍了手功能的恢复。临床上,很多脑卒中患者都会出现的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康复医师及治疗师的要求做而导致的。

我们还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情况:患者家属或没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希望患者早日恢复运动功能,贸然对其患侧肢体做过多的被动运动,结果造成患者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

大家要知道,现代康复治疗涵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音乐治疗、文体治疗、康复护理、假肢矫形器治疗、中国传统康复治疗等,其中物理治疗的主要手段已从电疗、热疗、光疗,转为理疗和运动治疗并重。康复训练涉及人体运动学、解剖学的知识,还包含了复杂的神经生理学的内容,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很好地完成。

4. 不要急于开展步行训练

“越早下地走路,就能越快恢复走路”也是错误的观点。我们曾在病房中看到脑卒中患者刚能下床,家属就架着患者练习行走,这样做非常危险,可能加速形成异常步态,导致髋、膝关节的损伤和异位骨化的产生,一旦出现这些异常,纠正起来相当困难。

从脑卒中运动机能的恢复来看,康复训练不可急于求成。比如,偏瘫患者在平衡、负重、下肢分离动作未完成时,不可过早进入步行训练,以免造成“误用综合征”(指不正确治疗造成的人为症候群)。只有等到患腿有足够的负重能力,最好能单独支撑全身重量,有良好的站立平衡能力和主动屈髋、屈膝能力,才能进行步行训练。

同理,训练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

有些脑卒中患者或家属急于求成,使运动训练量、次数及强度超过了患者实际能承受的负荷,导致“过用综合征”(指过度劳累及过度使用所造成的损伤症)。如把“能走多远”当作衡量康复效果的标准,但由于患者的患侧肢体力量薄弱,根本不足以支撑正常行走,使得自己必须靠尽量绷直患侧下肢支撑身体重量,导致膝关节过度后伸,长此以往会严重磨损膝关节,导致骨关节炎。

所以,康复训练虽然讲究活动,但又不能随便“动”,必须在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康复治疗计划进行训练。具体到每一个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否则必定会引起不必要的损伤。

5. 家属“包办生活”反会拖后腿

脑卒中患者因为有功能障碍,完成一些日常生活活动有困难,所以需要家属的帮助,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容易对关怀备至的家属产生依赖心理。而另一方面,家属希望患者早日康复,会竭尽全力照顾患者,如给本可自己吃饭的患者喂饭、不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其实,脑卒中患者大部分只有一侧肢体瘫痪,另一侧是正常肢体,经过简单的训练完全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动作。从康复医学的角度看,让患者能够生活自理是康复的主要目的之一。作为患者家属,应和康复医务人员一起引导、训练、鼓励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只会越练越强,若家属全部包办了,就等于拖延了患者尽快康复的脚步。

此外还需要提醒患者家属的是,有些脑卒中患者吃饭喝水呛咳,需给予重视。对于情形较轻的患者,放慢进食、饮水的速度的确可以避免呛咳,但是对于严重呛咳的患者,如果不尽早进行检查和训练,除了会因进食差导致营养不良外,还有可能因吞咽障碍导致误吸或误咽,从而引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6. 肉毒素可缓解脑卒中后痉挛

很多人都知道肉毒素可用于美容除皱,但它还有另一个用处——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肉毒素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治疗中疗效明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脑卒中后约20%-4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状态,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疼痛、永久性高肌张力、关节挛缩畸形、继发性肌肉萎缩、骨化性肌炎、睡眠障碍、褥疮、姿势异常等问题,还会加重运动功能障碍。

与传统的肌肉松弛药、神经系统用药和物理疗法相比,肉毒素在缓解肌肉痉挛方面有起效快、效果明显、无痛苦、副作用小等优点。患者一般在注射肉毒素后2-10天即可见效,药效可持续3-6个月,以后可根据需要重复注射。具体来说,肉毒素可以缓解痉挛状态、缓解疼痛、增加肢体活动范围、增加离床运动和独立活动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肉毒素对肌肉痉挛的改善效果较好,但肉毒素缓解痉挛的作用是暂时的,期望依靠它就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是不切实际的。肉毒素虽然不能长时间消除痉挛,但是给康复运动创造了治疗时间窗。为了获得更持久的效果,注射肉毒素后的持续康复治疗仍然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使脑卒中后的肢体功能真正得到稳定改善。

总之,康复治疗属于“慢病慢治”,不可能只做一两次康复治疗就能马上见效,只有保持耐心,通过科学、持久的康复训练量的积累,才会显现出质的改变。

(作者: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一科副主任医师)

延伸阅读

脑卒中发病的8个信号

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从就医指征上来说,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意识障碍或抽搐。

责任编辑:宋新雨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