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进一步深化“产改”需深入总结实践经验 - 中工网评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工网评】进一步深化“产改”需深入总结实践经验

来源:中工网
2022-05-09 14:42

  本网评论员 郭振清

  江苏先行先试、持续推动改革扩面提质增效;四川擦亮“产改”底色,以“工”字号大赛培养技能人才;深圳为技能人才架起“成长阶梯”;甘肃金川集团得益于“产改”试点综合示范效应,工人好,企业强;安徽海螺水泥公司让职工“钱袋子”鼓起来、本领长起来……近日,《工人日报》刊发主题为“推进‘产改’进行时·五年回眸”系列报道,生动讲述了自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5年来,全国“产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引起广泛关注。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一项重大改革。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再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5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产改”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赋予工会的资源和手段不可谓不丰富,推出的“产改”配套政策措施不可谓不多。这是改革取得既有成效的重要因素,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坚强保证。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产改”成果所释放的人才发展效应,所提供的强大人力资源支撑,对于加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非凡。进一步深化“产改”的重要性、紧迫性不言而喻,“为什么改”的社会共识业已形成。

  目前要做的,关键是全面回顾、深入总结“产改”5年来的丰富实践,特别是试点地区和试点企业的成功实践。要充分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集中精力把“为什么能改成功”“怎么改才能继续成功”的问题搞清楚,加以系统的归纳和梳理,深入探索其中的规律,形成可供复制借鉴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从而为改革的全面深入推开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智力支撑。

  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只能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产改”的各项政策及配套措施好不好,有没有成效,广大职工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仅仅端坐在办公室、会议室里,埋头在文件堆、汇报稿里,是不能够真正了解产业工人真实想法的,也是很难总结出好经验好做法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深化“产改”的复杂性、艰巨性、关联性以及难度自不待言,推进“产改”需要啃的硬骨头还真不少,一些地方对“产改”还存在着“上面热、企业不热”“政策热、落实不热”等现象。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唯有躬下身来,问策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需于职工,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方能总结出好经验,寻找到好办法,提炼出好政策。我们仍然需要深知,如果不能有效根治那些制约产业工人队伍全面发展的痼疾沉疴,如果不能尽快破解那些有碍广大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的“急难愁盼”,“产改”的经验连同“产改”的效果势必打折扣。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推动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肩负“产改”牵头抓总职责的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更要以职工为中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全力以赴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以改革的澎湃动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