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汇·2018年河北工匠|徐国明:解码一键炼钢的技术能手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匠汇·2018年河北工匠|徐国明:解码一键炼钢的技术能手

来源:中工网
2022-11-15 11:00

工匠速写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脍炙人口的诗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1000多年前大唐男儿悲壮豪迈的秋夜冶炼图。今天,炼钢炉前的炉火依然熊熊燃烧,但乱窜的“红星”早已被电脑屏幕上不断闪烁的各种数据所替代。炼钢工徐国明双眼紧盯着炽红的铁水倾泻进转炉,随时目测着火焰颜色的变化,查看着电脑上不停变换的各种监测数据……

“练就像师傅那样的本领,仅凭肉眼就能准确判断出钢水中的碳含量,上下误差不会超过0.05%。”这个近乎炼钢行业哥德巴赫猜想的极限目标,是徐国明一直以来苦苦追求并且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与实现的。经过千百次实验,他要想方设法将炼钢成本指标降到最低,把钢炼得更好;他要用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的不断实践打造属于每一位一线炼钢工人的“工匠精神”。

虚心学习得“真传”

走上河钢承钢热轧卷板事业部150吨炼钢9.5米平台,你会看到这样一个人:他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说起话来斯斯文文,一会在主控室观察炼钢参数,一会到出钢口手持炼钢镜观察钢水状态,在主控室与炉台之间,他每天往返上百次,汗水不停地从额头上滴落下来,他就是河钢承钢“徐国明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热轧卷板事业部冶炼作业区副作业长徐国明。

自参加工作到现在的31年,徐国明始终坚守在炼钢工这个岗位,与钢花为伴,用心逐梦。

1988年,初中毕业的徐国明走进当时的炼钢厂,在庞大的炼钢转炉面前,徐国明心生敬畏,却又心有余悸。自己能否驾驭这么庞大的设备?自己能不能学会复杂的炼钢知识?万一学不会丢人怎么办?正在徐国明深陷顾虑中时,公司炼钢专家张志新找到了徐国明,要收他为徒,教授他炼钢知识。能得到张师傅的“真传”,徐国明所有的疑虑全都没有了。张志新的言传身教使徐国明快速进入状态,他白天跟着师傅学习炼钢技巧,哪里不明白就追着师傅问,哪里有一个小收获就立即记录在本子上,晚上回家后还坚持自学炼钢知识,在一个月之内他就学会了所有的岗位操作技巧,无论从火焰颜色判断钢水成分,还是从仪表参数判定出钢时间,徐国明都能独当一面。参加工作4年后,徐国明的能力得到领导认可,被提拔为当时公司最年轻的炼钢炉长。

短时间内的速成没有让徐国明心生骄傲,从兑铁到加渣料,从取样测温到出钢,从炼钢工到合金工,从一助手到二助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徐国明都细心观察、精心操作,踏踏实地工作,快速了解工序生产特点,从中摸索相关生产经验,快速补齐了自身的短板,带领的班组技术指标年年位居前列。“徐国明在工作上非常谦虚认真,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他经常是几天几夜不回家,直到解决问题才罢休,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性格,多项疑难问题得到解决,他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作业区里的所有人!”该部冶炼作业区作业长温春普说。

多年来,徐国明刻苦钻研技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由于公司炼钢系统一直采用双联法工艺,造成半钢炼钢热量严重不足,致使转炉炉龄在2002年时仍维持在4000炉以下,成为制约提产增效的一大瓶颈。徐国明利用平日里的经验积累,大胆提出了“增大出钢口直径”的建议。建议被采纳实施后,出钢过程温降降低10℃,为转炉提高炉龄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他又从缩短冶炼周期入手,积极推广“一次拉成”操作,准确判断转炉终点成分和温度,带领班组将一次拉成比率提高到37%,从而使吹炼过程时间大大缩短,冶炼周期平均缩短了4.6分钟,对改善炉况延长炉衬寿命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公司转炉平均炉龄均保持在10000炉以上,成为国内最“长寿”的含钒炼钢转炉。

破解转炉运行“密码”

“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增强产线的市场竞争力,创新永远没有终点!”外表看起来一副文弱书生模样的徐国明,在工作中从不缺乏创新精神,他先后提出多项先进操作法,以炼钢工艺的升级带动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

转炉系统的生产成本占整个炼钢系统的80%以上,降低转炉炼钢成本对于控制炼钢熔炼费来说意义非凡。随着成本目标任务不断倒逼,徐国明牵头组织开展降低石灰消耗攻关,查阅了大量关于少渣炼钢的资料介绍,收集汇总钢水的各项指标含量,研究渣料的成分指标,提前介入控制等。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徐国明提出了在两座炼钢转炉上实行“少渣+留渣”工艺技术。“当时,我只是一个班的炉长,要想试验少渣炼钢法,需要所有班组、所有工友都参与,一炉一炉地多次试验才能发现区别。所以我要向每个班的工友都交代清楚才能开始试验。”“有时候,大家还担心,一旦试验过程中出现意外,再造成渣料浪费,会被公司扣钱。我就主动给大家讲,真要扣钱,就由我一个人承担,绝不连累大家。”就这样,在徐国明的指导下,他们用一个多月时间、试验了100多炉钢,通过在实际操作中调整渣料的加入时机和控制供氧,减少过程“返干”现象,提高了炉渣脱除硫、磷的效果,促进石灰消耗同比降低11公斤/吨,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年可创效近千万元。

创新就意味着要打破常规、标新立异。150吨炼钢转炉是公司所有炼钢转炉中最大的,生产工艺也是最先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150吨炼钢转炉工艺的创新进步代表着公司炼钢系统的整体水平。几十年来,半钢炼钢吹氧过程一直采用“变压变枪操作法”,吹炼过程控制比较灵活,对于40吨转炉比较适用,但未必适合于百吨以上的转炉。当时王宝华段长提出150吨吹炼过程应采用“恒流变枪操作法”。我翻阅了大量技术资料,了解同行业企业百吨转炉吹炼过程控制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配合王段长完善了该操作法。目前该操作法已在150吨、120吨炼钢系统全部转炉得到应用,并引来兄弟单位的多次现场观摩学习,使得日产万吨的目标在150吨转炉作业区得以实现;石灰消耗明显降低,由原来的52千克/吨钢到现在的30千克/吨钢以内,综合经济效益显著,年可创效1000万元以上。公司主管领导对这项创新是这样评价的:“这种创新是承钢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职工观念转变的一次升华!”

徐国明还先后组织实施了“溅渣护炉操作法”,推广半钢炼钢“炉渣两循环”操作法等,着力破解国内最大含钒转炉的运行“密码”,引领世界含钒铁水炼钢技术不断创新。徐国明反复摸索出溅渣护炉操作,从实际操作中比较不同终点时调渣料的配比和溅渣时枪位变化对溅渣效果的影响,提出“溅渣护炉操作法”,将转炉炉龄提高到17461炉,创出世界含钒转炉炉龄之最,累计创效达亿元以上。

150吨炼钢系统在生产DD12-TG、SPHC-MRT、CFDM等低磷控氮品种钢时,由于成品磷要求控制在0.012-0.015%以下,成品氮要求控制在50ppm以下,依靠吹炼前期直接脱磷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为破解难题,徐国明有时候在现场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通过长期现场求证,摸索出一种“铁水预脱磷+半钢预脱硫”的工艺操作方法,通过改善半钢入炉条件,成功解决因转炉磷含量控制困难造成钢水氧化性强,氮含量难以受控的问题,转炉终点氮含量环比降低12ppm,品种钢一次开发成功率达到100%,全年创效1500万元。

开启一键炼钢新模式

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的转变需要一流的工艺技术做支撑。徐国明作为河钢承钢一键炼钢技术的牵头人,根据河钢承钢独有的半钢冶炼技术特点,在炼钢系统中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控制手段,加入自动加料、自动吹氧、副枪自动测量等多个子模块,实现了炼钢过程的自动化模型控制。截至目前,河钢承钢三座150吨转炉的转炉枪位、吹氧流量二级模型自动控制率达到99%以上,副枪和转炉底吹达到100%,一键炼钢技术得到全面应用,对促进炼钢操作的标准化和系统化,提高炼钢生产水平,降低钢铁料及合金成本,促使品种、质量再上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意义,一键炼钢技术的开发应用,结束了钢铁行业凭经验炼钢的历史。

“只有我们这个环节炼出好钢,下一个环节才能生产出好产品!”为了将钒钛特色转化为效益优势,凭借高端钒产品抢占国际市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徐国明大胆探索将钒元素优势应用于汽车钢领域,通过研究钒元素析出机理,优化含钒铁水炼钢技术,推动含钒汽车钢生产技术走向成熟。生产出抗拉强度达850兆帕级别汽车大梁钢C850L,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了高强度汽车大梁钢的国产化,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状况。

作为河钢承钢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徐国明无私地把自己学到的本领传授给更多的人。他制定了“以点带点,以点带面,以面织网”的阶梯式人才培养制度,即从每道工序中抽调精英骨干加入工作室,由徐国明进行集中授课,培养技术创新兴趣,集中优势力量攻关生产难题和技术瓶颈,实现以点带点。同时,这些精英骨干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后,又带动了各自工序内部职工技能的提升,实现以点带面,最后多道工序的岗位操作能力得到增强。截至目前,累计有100余人加入工作室,大学生比例达80%以上。

作为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徐国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名学员,他把狠抓“三基”管理,即:抓基层、夯基础、苦练基本功,通过开展“每月一赛、每月一评”活动,把炼钢工、合金工、脱硫工、接铁工都组织起来“打擂台”,让“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产线蔚然成风。据统计,“徐国明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为产线培养200余名基层生产骨干,先后获得承德市能工巧匠、河钢集团炼钢技术能手、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先后申请专利12项,获得省级创新成果7项,成功开发新品种26个,涉及汽车用钢、低合金高强钢、高端冷轧基料、耐候钢和超薄规格带钢等五大系列高端品种,将河钢承钢1780生产线品种钢比例从不足30%提升到90%以上。

创新永远在路上。从近乎原始的“一根钢钎来钢炼”到全部数据实施跟踪的一键炼钢,徐国明和他的伙伴们在炼钢炉前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一次次跨越。一次次成功跨越在带给徐国明荣誉的同时,也让他一次次面临更加复杂的难题和严峻的挑战。一键炼钢带给河钢承钢的是高效便捷的生产模式,也必将开启智能化炼钢的美好未来,徐国明对此充满了期待。

(原载于2019年4月13日《河北工人报》第8版 河北工人报记者宋宝军)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