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奋斗在路上|用诚信打造“中国速度”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这十年·奋斗在路上|用诚信打造“中国速度”

来源:中工网
2022-11-11 15:14

清晨,沪苏湖高铁工地食堂飘出阵阵菜香,邹德玉和几个同事一边吃着早餐,一边交流亟待协调解决的问题。

说罢,邹德玉匆匆吃了几口,便起身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每一个关键节点工期诚信履约的背后,都有他默默奉献的身影。

风驰电掣的高速铁路,承载了无数华夏儿女的期许和奋斗。情系江河山川的邹德玉,将热血和真情绘就成一首首壮美诗篇。

青春无悔

1996年,大学毕业的邹德玉满怀壮志入职中铁十九局,成为了一名铁路建设者。初到工地,作为技术员的邹德玉谦虚好学,一心扎根现场,与工人们打成一片,理论联系实际,受到领导的首肯和工人们的赞许。这一干就是26年,他先后参加了8项重点工程建设,亲历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和谐号”“复兴号”到一个又一个“中国速度”。

2005年,邹德玉参加了铜九铁路建设,这是一条跨越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铁路工程,是国家规划铁路网中沿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运营时速140公里。

在铜九铁路施工的日日夜夜,邹德玉白天在桥墩上值班,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晚上伴着灯光在办公室里画图、描线,测算数据。当年他随身带着三件宝——钢卷尺、绘图笔和小本子。天长日久,钢卷尺换了三个,用过的小本子在办公室书柜旁堆了一大摞。

“2008年铜九铁路通车,看到火车站旅客们欢呼雀跃,再多的艰辛与不易都觉得值了。”邹德玉说。

之后,邹德玉参加了沪宁城际铁路、杭长客运专线、西成高铁建设,逐渐成为技术专家和管理骨干。

情系龙江

2014年7月,当时中国最长、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佳快速铁路正式开工。邹德玉勇挑重担,带领团队秉着“干一项工程,创一方信誉”的理念,再次迎难而上。

项目刚进场,邹德玉就遇到了工期履约的拦路虎。由于设计图纸更改,牡丹江特大桥跨晨光电厂尾水渠需在渠中施工桥墩,影响电厂生产,补偿问题迟迟谈不拢。严重影响了履约工期。邹德玉心急如焚,从业主到电厂,他积极和双方沟通、分析利弊,经过40余次协调,最终解决了问题,桥墩施工按期完工,打响履约第一仗。2016年3月,业主担心不能按时架梁,邹德玉拍胸脯立下军令状,承诺不按期完成就主动辞职!10月份的依兰,气温已零下20℃。为保冬季施工进度,邹德玉在现场反复踏勘、优化施工方案。最终,牡丹江特大桥提前36天合龙,邹德玉成为全线的“诚信项目经理”。

邹德玉负责的施工标段位于东北高寒地区黑龙江省,冬季最低气温近零下40摄氏度。天气是寒冷的,他的心却是火热的,邹德玉每天在线路上穿行,抓好安全、质量、进度关。有一次隧道遇到施工难题,他为了寻求解决办法,连续十多天蹲守在现场,和大家一起研究数据,查阅资料,与多方调研,讨论到深夜,饿了通常就用一碗泡面解决。他总是告诫身边同事,人无信不立,我们要有诚信的傲骨,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阻力,只要我们经手的项目,就必须建造为精品。正是这种精神,鼓舞着团队顽强拼搏,克服了冰冻周期长、地质条件复杂、作业时间短等难题,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四十出头的邹德玉头发已经全白了。有人劝过他:“您就稍稍休息一下吧!”邹德玉却说:“组织上把一个项目交给我,我必须尽最大努力把活干好,不能辜负公司对我的期望。”高标准、严管理、出精品,始终是邹德玉的座右铭。

转战江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邹德玉的表率作用,无声地影响着、激励着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佳绩。2018年,邹德玉团队又转战江苏,参加沪通铁路、通张铁路、沪苏湖铁路的建设任务。

设计标准高,多次跨越公路、航道、河流,地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绿色示范区,环水保要求高是沪通铁路、通张铁路、沪苏湖铁路的共同特点。邹德玉的落地方案是,高标开局,精心组织,快速安家,高效推进,着力打造新时代长三角铁路精品示范工程。

2020年1月,适逢春节假期,又遇新冠肺炎疫情,邹德玉接到沪通铁路90天增建1条存车线的艰巨任务,所有人都认为此项任务不可能完成,但是他再一次向建设单位立下军令状,一定想尽办法完成任务,确保沪通铁路按期通车。他带领团队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与800多名建设者共同奋战。建设单位多次派人现场慰问,多家媒体进行现场报道,大家看到的只是他光鲜的一面,却很少有人看到他辛苦付出的努力,短短时间,他整个人都消瘦了许多。正是拼命三郎一样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参建人员,鼓舞着职工奋力拼搏,最终提前10天完成了任务,为沪通铁路顺利通车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港城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超乎想象的拼搏精神再一次诠释了“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

同时,他兼任的通张铁路项目承担着长江大桥南引桥26孔48米预制胶结拼装简支箱梁施工任务,是上海铁路局范围内首次采用的新工艺。他再一次带领团队,细化技术方案,深入一线进行技术攻关,60多米的墩高,不管刮风下雨,他每天要上下好几趟。正是因为他的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一批能够独挡一面的年轻技术干部;正是因为他的恪尽职守的拼搏精神,一次又一次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信誉。

踏上沪苏湖铁路建设新征程,秉持打造示范线、样板线、标杆线的施工理念,着力推动文明施工、标准施工、绿色施工,各项控制性工程节点安全质量有序可控,在建设单位组织的信誉评价中获得A+的好成绩,集团公司也在2020年度获评上海铁路局标杆施工单位,推动了属地经营滚动发展,用实际行动去诠释“铁道兵”精神,用自己的满腔热血铸就新的诚信,用自己的真情感染身边人。

多年来,以“邹德玉”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带领技术团队攻克施工技术难题30余项,撰写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2项,关键技术工法6项,荣获省级质量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省级质量科技成果二等奖2次,在人民交通、哈尔滨地图等出版社发表独著论文11篇。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深入学习各项专业知识,不断总结工程实战经验,身边的许多同事都叫他“技术大拿”。他先后获得“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全国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黑龙江省铁路建设先进个人”、“中国铁建质量管理先进个人”、“中国铁建十佳道德模范”等多项殊荣。

如今,一座座精美的桥梁、隧道,一段段延伸的铁轨都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依稀能聆听到筑路人那铿锵的奋战之歌。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急速飞驰的复兴号,撑起了经济动脉,成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幸福线,不断为新时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期冀驶向中国梦的远方。而邹德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对国家基础建设事业的一片赤诚融于行动,他说,未来可期,我们还将在建设“智能高铁”“绿色高铁”中努力奔跑,逐梦前行。(张振宇 张玲玲)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