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不负初心探寻文明之源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30多年来,方勤一直专注于“国宝”的前世今生——

二十大代表风采|不负初心探寻文明之源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10-05 07:42

【二十大代表风采】

原标题:30多年来,方勤一直专注于“国宝”的前世今生——(引题)

不负初心探寻文明之源(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1991年本科毕业以来,他从未离开过文博考古领域;3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他面对“国宝”的时间占据了工作时间的一半多;30多年人生历程中,他矢志用“国宝”道出巍巍千年中华文明。

他,就是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

16648889174661489_1023x682

方勤在湖北省博物馆内(2022年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国宝”身边有位“网红馆长”

浩渺东湖之滨,巍巍珞珈山下,座落着气势恢宏的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从史前玉器、陶器,到石家河出土的珍贵文物;从盘龙城、楚国、曾国出土的青铜器,到明代梁庄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无一不对世人述说着荆楚文明的辉煌与荣光。

走在博物馆中,方勤不仅对馆内珍宝如数家珍,对院子里的一花一草都十分熟悉。“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我在这里住了80天,每天都和他们相伴。”方勤说。

当时,武汉“封城”,博物馆封馆,为何还要坚守?方勤感叹道:“不守着这些宝贝,我心里不踏实。”

2020年3月22日,封馆60天时,湖北省博物馆打开展厅,举办了一场直播,吸引了近800万人次在线观看,湖北省博物馆和方勤从此“红遍”网络。

其实,因为数次亮相《国家宝藏》,方勤早就有了“网红馆长”之称。然而,穿行在博物馆熙熙攘攘的人潮中,很少有人认出他来。方勤说:“这说明不是我‘红’,而是省博的宝贝‘红’,是荆楚几千年的璀璨文化火爆!”

三十余年矢志长江文明

对于长江中游文明的挖掘和研究,方勤已经进行了30余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方勤,高中毕业时填报了北大考古系,“老师说,家乡黄陂有个盘龙城遗址,在全世界享有盛名,黄陂的后人应当有人学考古传承延续下去。”

从此,方勤与考古一生相伴。

1989年,方勤作为实习生第一次“入门”考古,就是见证和参与了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遗址的考古发掘。那时,他就在心中埋下了一份“初心”——中国不仅有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同样源远流长,而石家河是长江中游持续千年的文明中心。他立志在有生之年,尽全力挖掘、研究、推广长江中游文明。

30多年来,方勤对于石家河、盘龙城、郭元咀等长江中游沿线的重要遗址像自己家一样熟悉,各类学术论文在考古界引起广泛关注。

在湖北,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等重大项目,湖北考古取得亮眼成绩:11年来,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各8次;7项目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最新重磅发布,再次震惊中外;6项目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南方第一。

通过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更多人走进了博物馆,如何讲好文物故事,方勤和同事们一直在探索。

“据统计,70%走进博物馆的观众是年轻人,所以我们要考虑年轻人的接受方式,这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条件。”方勤认为,陈列布展中,需运用AR、VR等技术,增加展览的参与性、互动性。

去年疫情期间,湖北省博物馆推出了多项线上展览和讲解活动,做到闭馆不闭展、服务不打烊。当前,正在尝试“博物馆+”模式:博物馆+文创、博物馆+旅游、博物馆+教育,将博物馆切实融入当代生活。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方勤认为,博物馆可以进行日常管理、藏品解读等方面的信息化改造,可以将数字技术与陈列布展和推介等无缝对接,也可以开发和再创作数字文创产品。

“对于考古工作来说,有时一个遗址需要一个人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付出和探索。”方勤说。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他认为,文博人应当继续学习和传承一代代敦煌人甘守大漠、乐于奉献,用青春和汗水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莫高精神”。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