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奋斗在路上丨当初中生遇见“房子”,校园便成了家 - 教育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这十年·奋斗在路上丨当初中生遇见“房子”,校园便成了家

来源:中工网
2022-09-30 10:31

中工网记者 鄂璠

“通过阅读名著,我认识了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但最让我感到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房子’。”说话的是一位初中生,他说,“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会编《论语》,是因为他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圣人’,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帮助。我对‘房子’就有类似的感情。”

这个十来岁男孩提到的“房子”名叫房树洪,是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中学语文高级教师。9月26日,已在教育岗位上度过近4个十年的“房子”,滔滔不绝地讲起近十年“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义”的教学故事。

001

2022年,有着37年教龄的房树洪仍然在“攀高峰”。鄂璠 摄

“好的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

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上午11点20分,北京中学金盏校区的学生迎来了户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今年9月,全国的中小学生们迎来“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后的新学期,房树洪所在的北京中学也不例外。9月26日,他和学生们一起开了两场小型座谈会,了解他们“双减”后的学习生活情况,这些学生普遍觉得学习生活还是挺有意义、也挺有趣味的,这让房树洪感到很欣慰。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怎么做?”这个曾经反复出现在房树洪脑海中的问题现在有了答案:“‘双减’要推进,提质增效是关键。”

通过不断实践,房树洪摸索出了一套“三精方法论”。一是给学生的支撑要更精准。因为“减”的目的是为了提效,要想缩短绝对时间、提高效率,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给学生准备的学材就必须更有针对性。二是在课堂上的授课过程要更精细。老师要更精细地考虑到不同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如何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三是在教育过程中要更精心。教育是一份责任,必须重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要多和学生进行精心的心灵沟通交往。

“跑起来,脚下就会生风!”这是房树洪的座右铭。“好的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他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广大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八成以上学生学业质量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对此,房树洪深有体会,他发现,在北京中学,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多了、拓展的机会更多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心情更愉悦了!

002

北京中学金盏校区教学楼的楼道内,展示着房树洪的座右铭。鄂璠 摄

女儿到外地上学,让“房子”更关注“快乐”

房树洪的教学生涯很难被复制,他在农村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美术教育特色学校、市重点学校都工作过,先后从事过英语、历史、地理、语文这四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几乎干过除后勤之外的所有行政工作,但他始终都没有离开过课堂,“我觉得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够给学生们实实在在的帮助。”

十年前,房树洪的女儿要去外地上大学。在和女儿的一次谈心中他得知,虽然女儿一直上的是重点学校,也遇到了许多好老师,但她的学生时代“并不快乐”。房树洪本就是一个喜欢分享快乐的人,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成长和进步与快乐之间是不矛盾的。加之女儿离开后的失落,让他更加关注“快乐”。

“能不能在有限的教学生涯中,教出更快乐的学生?”这一问题越入脑海后不久,房树洪听说北京市朝阳区正在准备创办一所公办中学——北京中学,这所学校“世界因我更美好”的校训及“和而不同、乐在其中”的校风一下子击中了他的心。2013年,他来到北京中学,开始了“在教学的同时帮学生寻找快乐”的全新职业生涯。

“巧合的是,从2012年到2022年,也是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的十年。”房树洪回忆起自己在北京中学的经历。“起初,我就像一位旅行者来到一个别有洞天的地方,那些美好、友善和新鲜感让已过不惑之年的我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朝气。然后,我尝试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快乐表达出来,渐渐地,我和学生之间达成了对美的共识,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我和学生都有了共情的能力。然后你会发现教学相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何教出快乐的学生’自然就有了答案。”他希望能和学生们一起勇攀高峰、乐攀高峰。

003

9月27日上午,房树洪在北京中学金盏校区的操场上,看着学生们追逐嬉戏、跑跑跳跳、开开心心的绽放笑容。鄂璠 摄

“家的感觉是什么?”

“校园就是家园,为什么是家园?因为我在校园里遇见了像家人一样的老师。”这是北京中学一个内向的女生作文中的一句话。几乎每堂语文课结束后,她都会主动去找房树洪讨教一些问题,还经常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在房树洪的课堂上,她显得和“平时”不太一样。据这位学生的家长介绍,她在家里也经常提起“房老师”,因为她觉得“这位老师很亲切”。

这位学生的经历和感受引发了房树洪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学校也有家的感觉?

“家的感觉是什么?就是有人关心自己,同时自己也能感到比较放松。”房树洪说,他喜欢把学生称为孩子,“每当我情绪急躁的时候,这个孩子的笑脸、与我交流时的神态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就会不由地提醒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对孩子们板着脸。”

房树洪还教过一个非常坚强的女生,“即便是遭遇父亲去世的打击,她也没有对老师、同学和好朋友讲起过。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悲伤,更不愿意让别人觉得自己可怜。”房树洪让她担任了语文课代表,通过不断地交流来慢慢地对她进行引导。2016年,房树洪过生日的时候,这个学生组织全班同学策划了一场特别的感恩活动,通过录制视频、讲述师生间难忘故事的方式为房树洪送上了一份包含感激的生日礼物。

“只有孩子们的心灵之窗向你打开了,你才有可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这些年,房树洪在教育工作中的探索不但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也得到了同行和同事们的认可。对待各种荣誉,他格外谦逊,“校园的文化是大家一起创造出来的,北京中学的信任文化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可以让心灵与心灵沟通的地方,这是一个可以让内心去影响内心的地方,我很幸运地在这里做了‘让人成为人、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被孩子们的笑容感染着,孩子们对我的帮助也是巨大的。”

责任编辑:宋新雨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