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奋斗在路上|从“BIM小白”到“技术达人”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这十年·奋斗在路上|从“BIM小白”到“技术达人”

来源:中工网
2022-09-22 10:16

敢为人先,探索BIM技术实践应用;与时俱进,拓展思维提速智慧建造,8年时间,她完成了从“BIM小白”到“技术达人”的完美蜕变。站在技术前沿,她以智慧建造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为新时期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她就是成都工匠、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建二局三公司西南分公司BIM主管张睿奕。

敢为“先行者” 单枪匹马破乾坤

2015年,三公司刚新开了天府新区的标志性超高层商业综合体建筑——启阳恒隆广场项目。项目整体难度大,综合性高,机电错综复杂,亟需一个专业BIM人员以此项目为依托展开BIM新兴信息化技术的实践探索。张睿奕嗅到机遇的味道,单枪匹马到了恒隆广场项目,开启了她的BIM之旅。

然而现实却不尽人意。虽然当时国内已先后颁布数个相关政策文件,但在实际施工应用中BIM普及程度依旧很低,落地应用案例特别少,几乎没有较成熟经验可以借鉴。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没有可供借鉴的案例,她便沉下心来从BIM软件开始研究,把市面上常见的BIM建模软件、分析软件、渲染及动画软件分类进行试用和分析,了解各款软件的优缺点,以及能适用于项目的地方。

就这样一路摸着石头过河,她慢慢找到了以技术深化应用为主的切入点,再逐步从软件研究到BIM应用方法研究,不断探索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应用。不仅帮助项目发现大量错漏碰缺以及设计中不合理的问题,减少设计变更30%,同时通过技术深化、施工模拟等优化工期30天。

勇当“主力军” 攻坚克难展锋芒

继启阳恒隆广场项目后,三公司逐步扩大了BIM应用试点项目范围,张睿奕也开始独当一面,全力负责和参与东景泰中心、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终端管制中心、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等更多项目的BIM应用。

“每个项目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难题,但其中最棘手的要数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了。”该项目在施最高楼达348.9m,地处市中心,施工场地异常狭窄,且有已营运的地铁线从中穿过。如何利用有限的场地,在不影响地铁营运的情况下安全、合理地进行施工组织和轨道保护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首要难题。

为了充分验证轨道保护方案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张睿奕应用BIM技术,对场地规划、土方开挖方式、轨道保护方案等进行预演。利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计算拟建项目基坑开挖、轨道保护体施工及建筑结构施工完成引起的轨道区间结构变形,统计分析轨道区间隧道结构最大位移值,评估区间隧道安全性。

在原方案基础上,经过数次施工模拟,她先后完成四版方案对比分析和优化调整,帮助项目确定了最佳施工方案。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攻坚克难中,她的专业能力突飞猛进,逐渐锤炼出了过硬的“真本领”。

争做“排头兵” 精益求精铸匠心

2019年,分公司成立了“张睿奕BIM创新工作室”,作为领衔人,她工作重心也逐渐从单项目的负责转为多项目的统筹,从BIM技术应用研究延伸拓展到BIM团队孵化和BIM人才培养。  

工作室的成员这样评价张睿奕:“她身上有一种的‘痴’劲儿,追求极致。特别是每次外出学习交流和参加比赛之前,经常都是‘白+黑’地一遍一遍完善材料。”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其实这“痴”劲儿的背后,是精益求精,是笃志专研,是凝神深耕。为了能够提升作品质量,更好地体现出BIM在项目中的应用过程和效果,张睿奕总是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每一张BIM图片、每一个用词、每一个数据都力求能经得起细琢和推敲,PPT修改十几遍都是家常便饭。

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工作室BIM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奖项17项、局及地市级奖项4项,分公司BIM 工作站也荣获“成都市工人先锋号”。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张睿奕始终以推动BIM技术应用、解决在建项目实际问题为己任,以BIM引领的新技术贯穿全生命周期。她在反复雕琢中苦练工匠技艺,在攻坚克难中挑起技术重担,在追求卓越中坚守使命初心,让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呼吸着时代的氧气,开出创新发展之花,结出智慧应用之果。(税筱琴)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