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汇·2018年河北大工匠|张健:让高铁飞起来的人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匠汇·2018年河北大工匠|张健:让高铁飞起来的人

来源:中工网
2022-11-14 10:59

大工匠速写

采访张健时,他正在北京东郊的铁道科学研究院环铁试验线,组织新型的时速160km动力集中动车组和250km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的型式试验。见到记者他的第一句话是:“真的不太会跟媒体打交道,都是日常工作,也不知道该咋儿说。”一口地道的唐山方言透露出了这个四十多岁汉子的质朴和腼腆。然而谈及自己的业务时,他那饱满的热情和自信的精神状态,又充分体现着一个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一线劳动者的风采。

做智能型“工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飞驰在神州大地的高速铁路列车实现了由“追赶者”到“领跑者”的伟大跨越。而在这场跨越中,作为技术工人的张健是当仁不让的创新主角之一。

如今的张健已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速动车组调试试验专家,而当初他参加工作时,却连“动车组”这个词都没有听说过。

1990年7月,19岁的张健从大连机车厂技校毕业后,进入中车唐山公司,成为了一名设备安装维修电工。由于毕业成绩突出,他以四级工身份起步,比其他新人高了一级。上班第一天,当他看到一台台拆开后的设备里面复杂的电路结构时,却理不出一点头绪;当师傅们翻开厚厚的图纸,分析电路故障原因时,他只能站在一旁似懂非懂地听着。当时的他为自己感到惭愧,也是从那时起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学有所长,做一名知识型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学习是进步之源。张健从一名新手成长为技术能手,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也克服了重重的困难。

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技能,张健放弃了业余休闲娱乐的时间。下班后,当别的工友去看电影、打牌,或参加其他休闲活动时,他一头扎进业务学习中,《高级电工工艺学》《电力拖动》《电子技术》《触摸屏应用》《变频器原理及应用》等书籍,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啃”下来的。针对工厂电力控制设备增加较多,而电力控制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的情况,张健从基础学起,自己掏钱购买了《PLC编程与控制》《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书籍完善自己。

为提高实践技能,他多次参加青工技术比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2年,他第一次参加唐山市青工技术比武,荣获维修电工第二名;2002年,在唐山市职工技能大赛上夺得电工技术“状元”;2005年获得河北省职工技能大赛电工第五名……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5年,中车唐山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研制生产60列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2007年,张健被选拔到动车组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调试厂,负责动车组的调试、试验和交付工作。

编写“高铁调试技术百科全书”

“调试工作就是给动车组,给高铁赋予生命。你会发现,车进到我们调试车间以后,接通了高铁计算机控制系统,就像一个人,大脑开始运转了,心脏开始跳动了,血液也流通了,整个人有了灵魂。”张健这样解释他的工作。

在机车检修生产中,调试作业是最复杂、最占时间的一道工序。高速动车组的技术安全性、乘坐舒适性、系统可靠性等状态指标,都要在这里通过各项综合性能试验、调试进行检查验证,确保高铁列车“零缺陷”出厂。

作为一个“门外汉”,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张健如饥似渴地投入到了列车调试技术的学习中。在德国西门子动车理论培训期间,他没白没黑、如饥似渴地学习,恨不能把所有的知识一下吞进肚里。回到单位后,他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白天组织动车组调试生产,晚上就埋头看资料,总结当日问题,强化理论学习,校验学习效果。调试资料、调试日志成了他的随身物品,抽空就看,随手就记。从动车组的电路符号、标识、线号等开始研究,一步一步理顺线路图的定义、标注和走向,验证单车和列车网络系统的逻辑关系,一边学习,一边在西门子支持人员指导下操作,很快掌握了单车调试的技能。

2008年3月,张健奉命组建列调班,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国产首列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的编组调试。他带领班组员工,马不停蹄,连续30多个日夜,几乎天天“连轴转”,漫漫长夜大多是在椅子上“打个盹”熬过来的。

2008年4月11日,CRH3高速动车组在唐山下线,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够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的国家之一。看着眼前亮丽一新的机车,张健和同事们疲惫的眼里噙满泪水……

为了让高速动车组真正“飞”起来,张健又开始在唐山的车间和北京的试验线上两头跑,配合动车组开展型式试验和联调联试。

他优化了引进的西门子调试试验工艺流程,将调试周期从25天缩短为16天左右,生产效率提高36%,为批量交付高速动车组,确保京津、武广等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8年6月24日,CRH3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创下了时速394.3公里的“中国铁路第一速”,这是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时刻。在CRH3项目调试工作期间,张健主持的“CRH3系列动车组列调工序增加模拟机车拖拽及主风管供风工艺流程设计”“CRH3系列动车组制动距离测量方法改进”项目,弥补了国内动车试验领域的空白。

从理论到实践,再用实践反哺理论,这是张健对高铁调试维保工作的重要贡献。他先后撰写了《动车组接地方式及装置原则探索》《关于CRH3动车组受电弓不能升起的故障分析》等60余篇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的专业论文、分析报告,成为铁路局机械师的必修教材。他编写的6万多字的《动车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手册,被喻为“高铁调试技术百科全书”。

“只有创新才能领跑”

调试作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动车组的生产效率和运行品质。张健为此孜孜不倦地钻研和追求,并善于用创新思维解决遇到的难题。他提出的大量合理化建议方案,先后收获了20多项创新成果,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2000余万元。

2011年,国产新一代CRH380BL高速动车组在出厂前一个关键的工序节点,发现头车的牵引变流器内两个进口电子元器件损坏,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影响这列动车组的按时交付。公司紧急从德国空运来两个IGBT模块,但西门子支持人员发现,新模块与原有模块的参数不一样。

西门子的技术人员想要放弃,准备更换整个牵引变流器,但是这样一来至少要白白等待一个多月。张健仔细研究了牵引变流器的内部原理和装配规律,大胆提出,把牵引变流器的全部八个模块的参数全部重新定义,相同参数模块分别组合。他将想法与技术人员进行了沟通,并向西门子工程部门咨询后征得了同意,最终实践获得了成功,保证了高速动车组按时保质交出,也为以后处理类似问题积攒了宝贵的经验。

我国首列高速检测车(国家863项目)在编组阶段有一进口物料存在影响安装的质量缺陷。项目经理和供应商联系,更换该物料需要2个月,将会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张健经过认真观察分析,修复了物料缺陷,为检测车的顺利出厂赢得了宝贵时间。

创新的路上,张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通过成立“张健技能大师工作室”,这几年,张健为公司培养了大批高铁调试技能人才。培养了中车技能专家4人,集团公司专家6人,系统工程师2人,部位工程师12人,高级技师8人,242名高铁工人晋升为技师、高级工。

近一年来,在铁科院北京东郊分院,张健和公司技术研发团队一起完成了包括中国标准动车组、土耳其伊斯密尔地铁、160KM动力集中动车组等5个公司新产品的型式试验200多项。共同攻克动车组电磁兼容性不合格、动车组VCB不闭合、制动不缓解、网络等疑难故障38件。

“不能总跟着跑,我们还要学会领跑,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国外可以借鉴的技术了,因为我们是在领先,我们前面是没有路的,我们只有自己靠创新去开路。” 张健和他的团队,正在以精湛的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为中国高铁事业的中国梦提速!

(原载于2019年1月5日《河北工人报》第8版 河北工人报记者张莉慧)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