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让200名“洋徒弟”变身产业工人 - 企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国方案”让200名“洋徒弟”变身产业工人

来源:中工网
2021-03-09 14:16

  肯尼亚BULK供水管线项目是中建集团在肯国首个项目,项目建设初期,面临着当地技工短缺的困境。为破解难题,项目提出“中国师傅带教”行动,由经验丰富的中方管理人员带领肯籍员工边干边学、快速上手。带教行动带动项目建设走上正轨,也为破解海外建设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建二局肯尼亚内罗毕BULK供水管线项目北起锡卡大坝,南至内罗毕,项目全长60公里,横穿内罗毕、基安布、穆兰卡三个县,关系到首都内罗毕近300万居民的用水问题,是首都内罗毕的供水“生命线”。

中国师傅带教

  当地测量员约翰从2016年就来到项目,谈到这几年最骄傲的事,这位28岁的肯尼亚小伙自豪地说,自己在这里完成了从待业青年到产业工人的蜕变。

  约翰将自己的蜕变归功于项目开展的“中国师傅带教”行动。“中国师傅很淳朴,他总是跟我们一起干活,不分彼此。他教我们遇事动脑筋,快速解决问题。”管线建设的工种包括前场施工人员、修理工、电工、钻机工、钢筋工、模板工、焊工等,项目组织7支中国师傅带教队伍,累计为当地培养各类产业工人200余人。

项目部分成员合照

  刚进驻站点时,项目招聘了20多名当地测量员,虽然每个人都只会基本操作,但这在当地已属于技术人才。为让当地测量员跟上建设节奏,中国师傅于春雨为他们开设了测量带教课程。连续65天、每天1小时,最终每位肯籍员工都学会了水准仪的标准使用流程和正确使用方法。结业考试时,每位测量员都能做到30秒内架设好水准仪,且读取误差不超过3毫米,全部通过考核。凭着这段工作经历,他们之后也可以获得一份不错的职业。

于春雨与约翰合照

  约翰就是这时学会了测量技术。“我几乎是从零开始。起初,师傅老是说我,你这个不对,不能这么干。后来,不用中国师傅带着,我和工友们也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了。”约翰拉开心地说。利用在项目工作的收入,约翰不但帮助家里把住了十多年的老房子翻新一遍,还能供二姐艾丽莎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攻读医学研究生。现在仍从事测量工作的约翰说:“中国建筑帮助我实现了从放线工到测量员的转变,我也会把自己学到的本领传授给更多同胞。”

项目实拍图

  为期2个月的焊接带教课期间,中国师父会丁忠贤每天都会领着“洋徒弟”们把焊接工点转一遍,交代好当天任务;每日工作结束后,再逐一为徒弟们协调解决难题。“一师多徒”产生了竞争,“洋徒弟”们私下常会比较谁干得多、学得快、记得牢,谁被师傅夸奖过。曾经下班就走的当地工人,现在到晚上也总是围在老师身旁请教问题。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当地员工过去需要40多天才完成的焊工取证考试,现在仅用十多天就能完成。

  “曾经我也以为当地工人懒散被动是天性,但其实如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将他们带动起来,会发现他们和中国人民一样聪明、一样努力”项目经理刘海涛说。

  “中国方案”的引入,让项目熟练工人实现了从零到百的增长,产业工人队伍在不断壮大。如今当你来到项目,会发现当地产业工人已充分融入中方管理团队,成为推动项目建设的新引擎,促进内罗毕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力量。(马驰海)

责任编辑:陈思南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