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南京劳模 | 李克俭:一位劳模警察的“户籍专家”之路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劳模风采·南京劳模 | 李克俭:一位劳模警察的“户籍专家”之路

来源:中工网
2021-02-07 10:09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二级高级警长、南京市劳动模范,参与并见证了近二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的变迁。

  记者眼中的李克俭,是千千万万基层民警的代表。眼前的这位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二级高级警长、南京市劳动模范,参与并见证了近二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的变迁。

  创新者:让群众少跑冤枉路

  李克俭的“户籍专家”之路,是从一次“拍错胸脯”开始。这件事他毕生难忘。当时他刚负责窗口工作,接待了一名申请户口投靠现役军人子女的老人。他心想,父母双亲只要分别年满60周岁和55周岁就可以投靠子女。于是,他拍着胸脯对老人说:“你放心,我来给你安排办理!”

  “你闯祸了,不懂业务不能乱说”,窗口民警的一句话,让李克俭始料不及。

  他到处查找政策,才发现当时部队家属上户口与地方上完全两码事。即使你有房子,他也不能投靠,“为什么?现役军人没有户口。”

  胸脯拍错了很尴尬。如今面对记者,李克俭称,自己户籍之路就是从这“最初的尴尬”开始。

  “后来怎么办?”

  “怎么办,给人家道歉,反复做工作!”

  当事人原谅了李克俭,但他却不肯原谅自己。多年之后的今天,说起这件事,仍然感慨万千。因为看起来符合情理的事,未必当时就有政策的支撑。

  南京是一座“双拥模范城”,江苏也是“双拥模范先进省”。李克俭神情坚决地说,最后我们还是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到2014年,江苏省公安厅整合全省力量成立专家组,调整本省户口政策。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李克俭把问题带到会上,不仅引起了重视,还一举解决了三十多个同类问题。江苏开创了户政拥军优属的先例,同时带动了其他省份在这一领域填补空白。

  这么多年来,多少无法解决的户口难题,在李克俭手上迎刃而解。把户口办理搬到手机上,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在街道社区路标导示牌创设二维码,一码在手走遍南京城;将户籍管理经验和大数据结合,用“互联网+警务”助力社会治理……

  这些工作创新为的就是让群众少跑冤枉路。

  服务者:不少是共性问题

  从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到业内翘楚的专家、人们称道的“户籍博士”。李克俭只用了几年的功夫。其中耗费的心血,只有尝者自知。

  2012年,李克俭在全省率先开创“先受理、先审批、再补全”的“两先一补”办证机制,极大节约了群众办证成本;2013年,他又创新推出31套户口办理模板和单位自有房屋入户管理“三统一”工作模式,被江苏省公安厅、南京市公安局作为“社会管理创新”金点子推广;2015年,李克俭利用市局、分局建设微警务平台的契机,参与研发建设的微信办理户政业务项目,实现了六大类户籍业务全部线上办理。为群众提供30个户口服务项目的办理模板92套,实现户口办理全流程不见面,线上申请、预审核、审批、办结,证件材料通过邮政EMS快递流转。该平台系统对南京市、江苏省乃至全国微警务建设起到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

  这些年,李克俭的名气越来越大,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和团队善于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不少是共性问题,关键要归纳总结。”李克俭认为,就现实而言,国家层面大的政策依据都能找到,但具体到窗口一线,很多是新生事物,需要基层贡献实践经验和智慧。

  2017年,南京市出台“积分落户”政策,依照上级相关要求,并参照外地经验做法,积分落户在每年的3月、9月受理。实际操作过程中,李克俭等人发现应者寥寥。“有的人4月符合条件了,3月的申请时间已结束,必须等到下半年。有的外来人员想落户,孩子要上学,又错过了时间。”问题林林总总,李克俭说,其实窗口实现日常受理就可以。

  “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简单的执法者。”强调窗口服务的重要性,李克俭竭力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帮助群众。为困境儿童户口挂靠民政局、争取智障女子及其孩子在南京落户等多项工作都系全国首创,具有指导意义。其间的故事曲折动人、催人泪下,“父亲死亡,母亲不愿承担抚养义务而被剥夺监护权,亲戚也不愿领养,孩子怎么办?”“看起来只是解决了一个户口问题,实际上是一家人的问题,也为社会解决了一个的问题。”说这些话时,不难察觉这位老民警内心深处那悲天悯人的情怀。

  把关者:需要一个底线思维

  我国现行的最高户籍法律仍是1958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登记条例》。时代发展天翻地覆,面对不断涌现的新鲜事物,正在催生公安机关办证窗口的基层智慧。不过,有的问题,就连户籍专家也会感到棘手。

  “2011年6月1号以后,我可以保证没有一个户口违规迁进来。”说起一个因拆迁引发的“老大难”问题,李克俭说,户口本身一点都不神秘,但户籍上捆绑的附加值太多。

  往前追溯,上世纪80年代,南京某单位在未办理手续的情况下划地盖房,用来解决职工住房难题。“房子不合法,就是违章建筑”“历史遗留问题,既定事实”“我们祖孙三代以前就住这里”,历史问题一直拉拉扯扯。

  “只有三类户口准入:一是部队退役返回原籍的;二是服刑释放回来的本市无房人员;三是新生儿报户口。此外一概不许,把关者李克俭铁面无私。

  依照单位自有房屋入户管理“三统一”工作模式,李克俭也曾为这部分群众想过办法:几次三番带着大家找到房屋所属单位,“如果原单位能提供住房合法性材料,照样给落户口”。遗憾的是,没有一家单位愿承担责任。

  有人打12345市政府热线,有人反映到纪检部门,私下找关系的更是不胜枚举。李克俭不为所动。

  “这是底线问题!”老民警斩钉截铁地说。

  “反映到纪检部门,你们应该很重视?”

  “当然很重视,专门调查的。”李克俭底气十足,“这房子怎么来的,我比任何人说得都清楚!”说这话时,他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底气。

  领头人:跟群众交流是一门艺术

  从部队转业后,李克俭先后干过刑侦、内保、人口管理等工作。尤其是8年的内保、10年的人口管理窗口工作经历,几乎都在跟群众打交道。

  他先后荣获南京市“人民满意警察” 、“石城警星” 、“优秀复员转业军人”、第三届 “群众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第五届“江苏最美警察”提名奖,南京市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并多次立功受到奖。2018年4月,李克俭获得“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同年南京市总工会认定的“南京市李克俭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

  说起劳模带团队,李克俭有许多想法。2020年,市公安局警务模式改革,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以来,这位劳模将娴熟的经验和饱厚的阅历运用在带队伍上,并进一步提升总结:

  窗口解决不了的,由班组长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请到接待室,他来接待。

  李克俭感慨地说,跟群众交流需要技巧,也是一门艺术。“要换位思考,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绝大多数人还是能理解的。”在他看来,很多人不在乎多跑三五公里,更在乎事情能不能解决。“当时不能解决,能不能给人家一个预期?”

  前提是把政策解释清楚,同时要掌握好“度”。说到办事原则,他认为,公安机关尤其是公安分局,作为政策的执行单位,碰到棘手问题可以做解释,“要改变这个政策,目前我们分局没有这个能力,可以等待时机。现在解决不了,要等下次有机会给您提交上去。”老李的一番话总能让人心服口服。

  为了不影响窗口正常的工作,每周一中午,是劳模工作室固定的学习教育交流时间,每两个月则组织全分局的窗口、派出所人员一起学习。李克俭给大伙儿上课时,总会传授独门秘笈:碰到我们公安机关处理不了的问题要认真登记,并提交汇总;一些小的问题,可以定期搞工作提示;遇到共性问题涉及政策规定调整的,则要上报到市局,做到全市统一口径。

  李克俭素喜积累,其电脑如同“户籍档案馆”,该馆还落地延伸。

  一本厚达302页、11.6万字的《户口登记办理事项行政审批工作流程》,是李克俭和团队的心血之作。这本《工作流程》得到省厅、市局业务部门及市局同行的高度评价,被窗口工作人员称赞为“户口办理的百科大全、知识宝典”。

  不过,他感叹道,马上内容又要更新了。

  群众的需求发生变化,社会的深度变革更在窗口获得映射。受《民法典》实施以及江苏省全面推行的“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影响,该《工作流程》要再次启动修订工作。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基层如何忙碌,李克俭认为,人民警察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职业称谓。他说,警察说的话,老百姓会当作一种信任。“每讲一句话都要有支撑,不能说一个字不差,但最起码可以找到文件规定!”

  (据《江苏工人报》消息 江苏工人报记者 万森)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