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新鲜事儿 | 这类工人年收入25万仍招不到人,问题出在哪? - 就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打工新鲜事儿 | 这类工人年收入25万仍招不到人,问题出在哪?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3-03-20 13:47

【打工新鲜事儿】

原标题:这类工人年收入25万仍招不到人,问题出在哪?

装修市场火热

随着天气转暖,从3月初开始,装修市场就热闹起来,需求持续增长,一些消费者表示,今年明显能感觉到装修报价略高于去年,装修一套房子的价格平均涨幅在10%到20%左右。

当前装修需求阶段性激增,市场上出现了“用工荒”,一线工人的工程量与收入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北京一处装修工地,家装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去年受疫情影响,导致了一部分工程延续到今年,由于当前的装修需求激增,各家公司都集中在这段时间加班加点抢工期。

某家装公司工程经理屈海嘉表示,开工量同比增长约40%,针对工人紧缺,他年初已经做了充分的招募计划,工人增长了约50%。

尽管不少家装公司,针对旺季用工问题提前做了规划,但由于部分工作,技术含量高、学习周期长,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人手紧缺的难题,很多工人今年开工后就没有休息过,瓦工高薪无人来。

装修需求的旺盛

让瓦工等人工费用显著提升,有消费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装修房子时,小工四五百一天,瓦工五六百一天,现在每个工种大概上涨100多元。

山西的王红伟干瓦工20多年,他说,去年他挣了将近20万元,今年预计能挣25万元以上,虽然挣得不少,但却招不到徒弟。“(瓦工)一般都是40岁到50岁最多,年纪小的都觉得这个活儿脏、累,另外学的时间周期长,正常也得一年半载。”

除了瓦工紧缺之外,油工也正面临着招人难的困境。刘延强来自河北,今年是他干油工的第16个年头,他告诉记者,由于油工干一单至少要10天左右,施工周期长等等原因,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入这行

做瓦工“香”吗?

瓦工突然成为“香饽饽”,实则是一种必然。

普通工种的用工短缺还可以想办法解决,但瓦工、油工等技术工种,并非人人都可以胜任,技能型劳动者也需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同时,一些年老的瓦工逐渐退出工作场域,年轻人又不愿意加入,“只出不进”导致“青黄不接”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

让瓦工成为“香饽饽”,既然能够拿到高薪,为什么瓦工没有人干呢?

原因有几点,囿于工作环境,瓦工干的工作在一些人眼中是脏活、累活,瓦工的技术工种学习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难以在短时间立竿见影。

此外,在价值实现渠道多元化的当下,一些人宁可去送外卖、拍短视频,也不愿意去从事不够自由、不够“体面光鲜”的工作,瓦工之所以拿高薪是因为他们干着别人不愿意干或者干不了的工作,经常加班加点长时间工作,挣的是辛苦钱。此外,工作难免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

如此看来,瓦工的高薪,不仅是对技术技能的一种价值认可,也是高强度劳动的一种回报,更是对其福利待遇偏低、发展空间有限的一种“弱势补偿”。

瓦工是个体面活

专注执着、精益求精,许多瓦工也有着“工匠精神”。比如95后邹彬,曾是一名普通泥瓦工,在2015年的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了优胜奖,实现中国在砌筑项目奖牌零的突破,此后被聘为“项目质量管理员”,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破解“瓦工年薪25万仍招不到人”,既需要重塑和更新“意义之网”,走技能成才的道路,也需要用工单位优化工作环境,健全劳动权益保障,还离不开全社会对技能型劳动者的尊崇与肯定。

当瓦工不仅“荷包”鼓,还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才会驱动更多年轻人心甘情愿当徒弟,通过传统师徒制的“传帮带”来掌握一技之长。

其实,不只是瓦工,很多建筑工种都面临缺工的问题。这种情况该如何破解?

建筑工地难觅90后身影

建筑业一线工人多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60后、70后是主力,80后占比很小,90后基本上难觅踪影,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愿意再从事建筑行业,断代危机已经形成。

新生代农民工不愿选择工地

“建筑工地的活基本上都是体力活,又脏又累,干就有钱挣,歇下来就没有收入,离开工地就一点关系都没了。我们这一代人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吃这份苦。”甘肃一70后农民工陈小兵告诉记者,如今年轻一代大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进城务工基本上会选择进公司或者工厂,即便是送外卖或者开网约车,也不愿意在建筑工地工作。

“我父亲在建筑工地干了一辈子,干不动了回到家还是个农民,没有一分钱的退休金,老年生活得不到保障。”北京某酒店员工陈明告诉记者,“酒店的工作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工作环境好、住宿条件和伙食也不错,最关键的是酒店还会为我们交纳社保。”

20年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宋小刚从甘肃来到北京,在建筑工地上干了一段时间后,就选择去服装企业工作,从一名普通学徒做起,如今已成为一家大型服装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收入相当可观。而和他一起出来打工的伙伴中,有些人依然从事建筑行业。“这些年的收入基本上没有变化”。宋小刚说。

内蒙古一建筑企业负责人石开告诉记者,建筑公司不论大小,只会组建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而从来不会招纳基础建筑工人,用工基本依靠劳务承包是这个行业的普遍情况。“如此一来,工人们都会因项目而聚,只会跟劳务承包商有关系,工程项目完工就分散了。人员流动性太大,也没有任何保障,因而,年轻人就不愿意到工地干活。”石开说。

多位新生代农村青年向记者反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不少产业开始落户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家门口上班或开始创业。

新型建筑业人才培养短板亟需补齐

2020年8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人才培养、用工制度改革、技能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

“传统建筑项目中,建筑工人工种比较单一,技术要求也不高,对工人自身的文化素质要求普遍较低,但装配式建筑基本上为标准化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北京建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邓旭表示,我国目前的建筑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比较重视管理类和设计类人才的课程设计,实践操作型人才培养依然存在短板,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装配式建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传统建筑施工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需要继续存在。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制定相对弹性的缓冲政策,为建筑业更新换代赢得时间。”孙飞建议,各职业院校也应加大此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尽早适应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政府应当设置财政专项资金,在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设立建筑专业学生补助,对入职建筑业的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发放行业就业补助,对建筑业工人定向发放工龄专项补贴,并在其职业能力提升方面给予支持,树立新型建筑工人的良好形象,从而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

(综合来源:央视网、央视财经、光明网、人民网、央视新闻、安徽省总工会微信号、中国城市报)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