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杨玲:三尺讲台天地宽 十年辛苦亦寻常

来源:央视网
2022-10-09 08:01

原标题:

杨玲:三尺讲台天地宽 十年辛苦亦寻常

课上,杨玲面对讲台下的学员,时而生动、时而严肃,耐心地向学员讲授消防工程专业知识;课后,她经常忙到深夜,悉心备课、打磨讲稿……

杨玲是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消防工程系建筑防火教研室主任,任教已有11年。

“多年的教学经历,我认为自己是位‘门童’,把学员领进知识的殿堂里,让学员有机会和书本里的伟大灵魂对话。”杨玲说,她希望学员能不辜负大学四年的宝贵光阴,毕业后奔赴消防救援队伍基层岗位能快速进入角色,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充分准备。

扛起建筑防火教研大旗

2021年4月,《建筑防火》和《防火监督管理》两门课程正式开课,按照消防工程系党委书记、主任李英辉的话来说,这两门课程是整个消防工程系最核心的两门课程,对标的是如何提升消防监督管理和消防安全检查的能力。

“防火、灭火、火灾调查,是消防救援工作的三驾马车。而《建筑防火》和《防火监督管理》这两门课程主要针对的是城市火灾中最关键的防火,城市火灾80%以上都与建筑相关。防火在消防救援工作中是最靠前、最基础的,只有将防火工作做好了,整个消防救援工作才能畅通无阻。”

本着消防救援队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消防工程系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想法,2021年,消防工程系制定了五年建设发展规划,并重点建设《建筑防火》和《防火监督管理》两门课程。

谁来担任这两门课程建设的领头雁?谁又能挑起这份重担?最后,这份担子落在了杨玲的身上。

“消防工程系党委甚至是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党委,看中的是杨玲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从教经验、无畏的担当精神。”李英辉说。

任职建筑防火教研室主任一职后,杨玲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不仅要把课讲好,让学员成为专业人才,还要带领教研室全体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1年5月,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发出通知,将在2021年8月底举办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杨玲参赛的课程,恰恰是刚刚开设1个多月的《建筑防火》课程。

3个多月,杨玲在忙碌中不断地打磨着自己的教案、讲稿和课件。那段时间,她见过凌晨3点的月光,也见过清晨5点的太阳,为的是让自己的课堂精益求精。“参赛是提升教学水平最好的磨刀石,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一点,学员收获的知识就能增加一点。”杨玲说。

比赛前,杨玲精心准备了5节不同的课程内容。抽签时,她抽中的是《防烟楼梯间》。

杨玲笑着说了件趣事:“比赛之前的一天晚上,我做了个梦,讲的是《防烟楼梯间》的内容。我在讲课的过程中一直出现各种状况,然后努力化解。我居然还梦见了西南联大停课听雨的情景。”

星光不负赶路人,准备充分的杨玲最终夺冠,并被评为“优秀教师”。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她的带领下,消防工程系建筑防火教研室参赛教师全部获奖,取得包揽理工组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杨玲还牵头探索形成“P-2345”教学范式,并在多门课程中推广应用。她解释,P就是以问题(Problem)为导向,开展有特色的双混式小班教学;2就是以知识线和思政线两条主线为核心,打造有温度的消防特色思政课程;3就是三阶体系,根据布鲁姆认知模型,重构有深度的教学内容体系;4就是四库全书,拓展有广度的教学资源;5就是五维空间,设计有高度的教学体验。

杨玲进一步解释,消防工程类专业课程与通识类课程不一样,不仅重视理论教学,还重视实践实训。令她骄傲的是,学院计划在消防工程系召开课程建设现场会,将“P-2345”教学范式向全院进行推广应用。

开课一年就拿到全国大赛二等奖

在学院崭露头角的杨玲并没有停步,而是以更加谦虚谨慎的态度砥砺前行,做好一名教师该做的事。

很快,更大的挑战摆在了杨玲的面前。2022年,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号角吹响。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准备,她没有退缩,而是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再次参赛。

“那次比赛,全国31个赛区1195所高校的6万多名教师参赛,经过校赛选拔、省赛、国赛,最终仅有205名教师能入围国赛的现场。”李英辉说,难度可想而知。

杨玲开始准备参加第二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只有先冲击省赛,才能够进入国赛。“说实话,能够进入国赛就是我的目标。”杨玲明白,这次全国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纳入《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清单》唯一一项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也是目前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大赛的最高等级赛事。

有人对杨玲说,全国“双一流”的高校林立,很多高校都是百年名校,而且《建筑防火》课程太专业,刚开设不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有几十年历史甚至是百年历史的课程;再者,建筑防火教研室学科建设底子薄、学术研究基础弱,难度太大。

杨玲没有被困难吓倒。乐观的她对所有人都笑着说:“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几个月的时间,杨玲再次开启“闭关备赛”模式。这期间,杨玲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煎熬,为的就是精益求精地打磨参赛材料。2021年12月,写出教学创新大赛的课程创新报告后,她便正式进入备赛状态。

这次备赛,杨玲说自己已经近乎着迷的状态,随时随地都在想着比赛的事情。2022年2月3日,正值大年初三,凌晨3点,她还在准备比赛教案。“心流状态下的工作效率是极高的。”这是她当时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的一句话,配图则是满篇标红修改的比赛教案。

从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到吃透比赛规则,从课程内容重构到思政体系建设,从创新报告撰写到课堂实录设计,她先后修改100余稿,试讲试录50余次。

转眼间就到了比赛的日子。现场答辩,杨玲带领《建筑防火》教学团队从北京高校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并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赛。

“那天我激动得睡不着觉,心里美滋滋的,但又想着接下来的国赛。”杨玲说。

2022年7月底,在西安举行的国赛,杨玲带领团队成功跻身现场赛,荣获全国赛二等奖。

“这是中国消防救援学院首次参加全国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也是全校消防类课程在该项大赛中获得的最高荣誉,实现了学院在国家级教师教学竞赛的历史性突破。”对于杨玲取得的成绩,李英辉非常自豪。

2022年,在杨玲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建筑防火》和《消防监督管理》两门课程纳入学院“一流课程”方阵。其中《建筑防火》课程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建筑防火间距》教学设计入选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案例。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