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得实惠 巴渝发展添动能 - 工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产业工人得实惠 巴渝发展添动能

——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回眸

来源:重庆日报
2022-08-29 08:09

原标题:产业工人得实惠 巴渝发展添动能(主题)

——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回眸(副题)

风起山城,潮涌巴渝。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这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

五年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重庆有力有序稳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助推“两地”“两高”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始终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五年来,重庆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产业工人头脑,引导广大产业工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不断健全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体系。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职工队伍稳定风险专项排查化解行动,建立健全企业班组常态化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学习新思想 展现新作为 喜迎二十大”等系列主题微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

全面落实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全市产业工人技能人才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计3800余人,2名产业工人任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7名一线职工任市级产业工会挂职副主席。出台《关于加强企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公司制企业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重庆市职工代表大会质量评估办法》等,推动产业工人代表有序参与治理,促进企业民主管理。

探索完善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机制。巩固提升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质量,大力实施国企党建提质行动,滚动消除党员空白班组,对国企产业工人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开展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攻坚行动,加大新建党组织力度,注重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建带工建工作机制,推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建立工会组织3.1万余个、覆盖职工425.6万人;探索在新就业形态人员工作地、生活地社区建会入会,开展农民工输出地建会入会试点工作,拓展工会组织对产业工人的覆盖。

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作导向,产业工人培养体系日趋完善

五年来,重庆市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持续在产业工人教育、培训、使用、评价等领域下功夫,进一步增强服务重大战略能力。

完善产业工人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教部市共建、川渝协同、双多边国际合作机制,与教育部联合出台《关于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探索技能型人才强市新路径;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发展框架协议,成立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推动毗邻地区区县成立职教联盟9个;建成全国首个“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人文交流研究院,成立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组建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建立7个海外鲁班工坊。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探索“城校互动、资源共享”“园校互动、校企融合”“产教互动、集团发展”“城乡互动、联合办学”办学模式,深入实施“五年制”“3+2”分段培养人才试点,构建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

优化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印发《重庆市“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加大投入开展补贴性培训179万人次。探索实施职业培训券制度,采用“通用+面值”形式发放职业培训券,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通过电子社保卡平台审核领券后不用缴费即可报名参加、自主选择9类补贴性职技培训项目,实现职技培训“免申即享”。推动校企共建市级公共实训基地10个、技工院校实训基地135个,累计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1个、竞赛集训基地23个。

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体系。取消职业资格许可认定434项,制定全市职业技能鉴定评价机构评估办法等制度文件17个,开发重庆火锅、重庆小面、涪陵榨菜等领域144个专项职业能力,以及三峡绣娘、橘城厨工等391个特色职业(工种),建立职技鉴定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职技鉴定网上管理和资格证书“一键上网”。

始终把拓宽人才发展空间作为重要任务,产业工人地位作用充分彰显

五年来,重庆市坚持以产业工人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为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增加126.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增加54.5万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拓宽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在全国率先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印发《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方案》,25家单位成为第一批贯通评价机构,2102名专技人才获发高技能人才等级证书,经验做法被人社部向全国推广。打破产业工人等级晋升“天花板”,推行“新八级工”机制,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认定“巴渝特级技师”82人。

拓宽产业工人建功立业通道。探索形成重庆特色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在全国首创“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累计吸引企业3600家、职工410万人次参与;探索开展成渝地区区域性劳动和技能竞赛,覆盖川渝地区近200万职工;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获人社部批准永久落户重庆举办。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出台《重庆英才计划实施方案》,制定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等5个专项实施方案,两批共评选技术技能领军人才60人;累计培养“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0人、全国技术能手271人。打造“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形成“一城、双核、三区、多点”雁阵功能布局,举办智能制造、供应链、区块链、网络营销等系列实训比评项目,开展数字技能相关新职业培训5万余人,目前全市数字技能人才达65万人。

拓宽产业工人创新创造通道。组建“会企协作创新联盟”“校企协作创新联盟”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劳模在实施“进口替代”“卡脖子”攻关中发挥积极作用,每年竞争性选择优秀创新项目分类给予30万元、50万元的专项补助。给予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市级示范点3年20万元经费补助,建设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86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91个。

始终把推进网络平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产业工人建设载体持续拓展

五年来,重庆市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运用,以数智技术赋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构建立体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研发建立基层工会和会员实名制管理系统,已有基层工会组织3万余个、工会会员320万人纳入系统。建立重庆市总工会宣传服务中心,重庆工会网络平台整合重庆市总工会职工服务网、“渝工娘家人”App、公众号等媒体资源,有力促进产业工人技能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

打造多维度网络学习平台。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一体化在线学习平台—线上商学院,提供11大类6800集精品课程,已对产业园入驻企业、市人力资源机构、行业协会等免费发放1500余个账号,累计登录学习超18200余人次。搭建“渝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开通文化、科技和职业素养等免费在线课程,满足广大产业工人个性化学习需求。

推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强化网上“职工之家”建设,提供网上咨询、帮扶救助、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公共服务、工会组织和会员信息查询等在线服务。打造“智能就业”线上培训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发布、智能匹配、培训学习、监督管理、电子证照、补贴申请、统计分析等特色功能,实现根据学员浏览轨迹、人力社保信息等智能生成个人画像,为学员匹配推荐培训班级、热门课程。

始终把完善支撑保障机制作为工作基础,产业工人自我认同有效提升

五年来,重庆市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作为工作落脚点,出台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配套政策文件,为促进产业工人体面劳动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五年来,全市职业教育累计投入700多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500多亿元。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不设资金需求上限。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提取资金,专项用于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健全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从明确责任、健全制度、优化服务和强化机制四个方面提出21条具体措施;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试点,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权益纠纷调解工作指引》,将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权益纠纷调解纳入工会调委会工作范畴。创新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编制实施全国首个省级农民工工作“十四五”规划,在全国率先建成全流程线上仲裁智慧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全面运行“举报投诉联动处理系统”“劳动保障监察移动执法办案系统”,有力保障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

大力营造劳动光荣、崇尚技能的社会风尚。将“劳动者港湾”示范点建设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建成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460个。举办“最美产业工人”学习宣传活动,每年公开发布“最美产业工人”10名。2017年以来58名一线产业工人获评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市道德模范、重庆好人、重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2019年以来117名产业工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改革不停步,攻坚开新篇。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五周年的新起点,重庆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部署要求,进一步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团结动员全市产业工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俞工宣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