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3-09 04:18

  原标题: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窦菲涛

图为北京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残疾人和家属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冬残奥运动员手中的领奖花束看似普通,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记者从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组委会获悉,运动员的颁奖花束出自北京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这些花束都是手工编结而成,含有七种花卉。

看着获奖运动员们在颁奖仪式上挥舞着美丽的绒线花束,唐占鑫倍感自豪。作为北京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创始人,唐占鑫也是一名脊髓损伤者。2021年8月开始,她和150余名残疾人和家属志愿者一起,手工制作了500余束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

据悉,北京冬残奥会采用手工绒线编结花束作为颁奖花束,既保留了奥运颁奖仪式中花束的形制,又践行了可持续的理念,寓意着温暖、祥和,还可以永久保存,成为“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

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采用非遗技艺“海派绒线编制法”,每一片花瓣和叶子都要一针一线的手工钩编。编织花束是个考验耐心的技术活,完成一束花要钩织1万多针。

颁奖花束的花枝和主干之间都由铜丝连接,这部分必须包得严丝合缝。“有些获奖运动员可能是没有上肢的,当他们把花束夹在脖子上的时候,不能让这些金属碰到或者刺伤他们。”唐占鑫告诉记者,每束花都经过了严格的质检。

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北京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包括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和橄榄,分别象征着友爱、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我们觉得应该增加一朵波斯菊,体现残疾人顽强不息的精神”。最终,唐占鑫和同事们的建议被采纳。

“参与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的制作,本身也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残疾人的手工技能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能提升广大残疾人朋友的自信心。”唐占鑫说,期待更多中国残疾人运动员走上冬残奥会的颁奖台,“更多的颁奖花束被中国运动员领走”。

(中工网张家口3月8日电)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