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记者的冬奥日记⑧】冬奥会项目看不懂?别着急,记者也一样…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2-10 08:41

  【工人日报记者的冬奥日记⑧】

  原标题:冬奥会项目看不懂?别着急,记者也一样…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曲欣悦

  “前面几名可以晋级下一轮?”“为什么这名选手没有成绩啊?”“怎样才算未完赛?”……

  2月9日,记者在高山滑雪女子回转项目观赛时,听到旁边同行之间的对话。

  一聊天,果不其然,他们是第一次来到高山滑雪赛场,第一次报道这个项目。对于比赛规则,也基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即便来之前做了功课的记者,在现场也会碰到很多新问题。比如对摄影记者来说,哪个动作瞬间按动快门更容易出片?哪个角度更能抓到构图完美的画面?要想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经验比装备和技术还要重要。

  2月9日,运动员在张家口赛区举行的北欧两项个人跳台滑雪标准台/越野滑雪10公里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月8日在谷爱凌夺冠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赛场,作为摄影记者的同事就颇为感慨。

  “蛮紧张的。”他说,选手每次腾空就那么短暂的几秒钟,且只有三次跳跃,留给记者出片的机会显得无比珍贵。

  因此每场比赛前,都能看到很多摄影记者提前一两个小时来“踩点”,选位置、试角度,多了一份辛苦。

  因为陌生,就需要多花时间去熟悉。开赛几天,记者们也在积累着对冬季运动的认识。

  记者如此,观众也一样,对诸如雪车雪橇、北欧两项、冬季两项等多数雪上项目肯定也是陌生的。

  中国在这些项目上普遍起步晚,参与人数本来就少,观众自然也少。

  不过,几天下来,相信因北京冬奥会而开始关注冰雪运动的观众,对项目的晋级规则、技术动作也在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至少,2月8日关注谷爱凌的,可能记住了一个动作——“向左偏转偏轴转体1620”。这个超高难度动作帮助谷爱凌成功夺冠,她的“飞天”英姿也让很多年轻人对这项运动产生了兴趣。

  北京冬奥会更让冰雪运动在中国有了越来越广阔的群众基础,成功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了解和参与到冰雪运动中。

  不仅如此,冬奥会的举办也为中国在冰雪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培养建设,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和机会。

  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说,为了确保北京冬奥会竞赛工作顺利开展,有286名国际技术官员参与到北京冬奥会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的竞赛工作中,还有1879名国内技术官员也参与到竞赛组织工作中。

  “他们参与北京冬奥会竞赛工作,并从中得到锻炼、积累经验,让中国冬季运动发展有了更多的技术力量,对中国冬季运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杨树安说。

  还有冰雪运动场馆建设、运维、服务等方面,都可以通过举办一次冬奥会来积累丰富的经验。

  曾经是北京奥运会主场馆之一的国家体育馆在本届冬奥会上变成了冰球馆。从夏奥会场馆变身冬奥会场馆,可不只是简单地加了一块冰面。

  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秘书长齐靓说,冰球运动对抗性极强、运动量大,所以场馆设置了洗衣房、大型烘干机,甚至制衣间,来及时解决运动员球衣在比赛中被污损的问题。而冰球运动的装备很多,每个队伍也都配备了三间储存室……其场地条件最近也得到了国际冰球联合会的称赞,认为其完全有能力独立举办冰球世锦赛。

  发展和普及冰雪运动在今天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行为。但我们相信,通过本届冬奥会的举办,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从事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