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2005年全国劳模 | 让“铁人”的旗帜在全球飘扬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劳模风采·2005年全国劳模 | 让“铁人”的旗帜在全球飘扬

来源:中工网
2008-10-08 15:21


“铁人老队长说过,我们要有远大的胸怀,要放眼世界。作为铁人的后代,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队长的嘱托。为了实现铁人老队长的夙愿,我们一定要走出国门。”李新民说。

作为“铁人”井队的第18任队长,李新民着眼于培养学习型、技术型、智力型、国际型职工队伍

为了参加全国“两会”,李新民特意从大庆油田在非洲的项目施工工地赶了回来。“作为一名一线工人代表,我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代表职责,把一线职工群众的心声和意愿带到会上来,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同时,作为有着光荣传统的'铁人'井队的一员,我一定要更好地弘扬铁人精神,把这种精神传之四海!”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新民心情激动。

今年40岁的李新民,是大庆石油管理局钻探集团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铁人”王进喜曾带领过的钻井队第18任队长。2006年2月,他带领这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队伍的海外项目组正式开赴苏丹油田,担任GW1205队海外项目经理。

他曾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钻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参加工作17年来,李新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铁人的后代,时时刻刻要求自己以真情实感和实际行动续写铁人精神。

2005年6月,他们在大庆油田南四区打井,由于连续降雨,井场上的设备深深地陷在了泥水里,在搬家时挂不上绳套。于是,他第一个走进泥水中,用手摸索着挂绳套,泥水浸透了工鞋、湿透了衣裳,他全然不顾。钻工们看到队长这样干,大家也都趟着没膝深的泥水投入到紧张的搬家中,使钻机提前就位到新井。

这只是李新民10多年来在井场工作的一个缩影。平时凡是遇到苦脏累的活儿,他总是第一个出现。井队统计过,自从1999年当了钻井队第18任队长后,李新民每年有270多天守在井上,有2800多小时跟班作业;他带领该队共打井300多口,创出了井身质量和固井质量合格率均达100%的好成绩。

“我们一定要走出国门”

“铁人老队长说过,我们要有远大的胸怀,要放眼世界。作为铁人的后代,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队长的嘱托。为了实现铁人老队长的夙愿,我们一定要走出国门。”李新民说。

没有真本事,难进国际门。李新民在抓紧时间充实自己的同时,着眼于培养学习型、技术型、智力型、国际型职工队伍。由于全队都是青工,为提高全员的技能,打造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高素质队伍,迎接跨国经营的挑战,李新民于2003年在井队创办了“青工岗位技校”,结合不同岗位,提出了职工学习训练总体规划和职工个人的学习培训目标。经过培训,他们全部取得了赴海外施工的语言资格证、IADC合格证和HSE资质证书。李新民还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中石油集团公司举行的托福考试。“干啥学啥、缺啥补啥、学啥练啥、练啥精啥”,李新民“青工岗位技校”的经验被团中央向全国青年班组推广。

2006年2月,李新民带领海外项目组正式开赴苏丹油田。这是1205钻井队从上世纪50年代建队以来首次走出国门打井。

“让‘铁人’的旗帜在全球飘扬”

来到苏丹,李新民和大伙对那里的环境和气候极不适应。设备刚到第一口井,当地就要进入雨季,如不能及时撤出,设备就要被困在一片沼泽中。甲方的意见是: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雨季就来了,最好放弃这口井,先搬到安全的地方。但李新民和队员们不甘心,因为设备刚安装调试合格,搬到别的地方,就要浪费不少时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干!”李新民与大家天天顶着烈日伴着星辰,在热如蒸笼的环境下紧张地安装调试钻机设备,组织施工,同时他们还要忍受着毒性很大的蚊虫侵袭。

工人们每天从早晨6点一直干到晚上10点多。最终,他们赶在雨季到来之前交付了第一口井。甲方向他们挑起大拇指,连声说:“了不起!”

在国外工作两年来,每次回国轮休,李新民总是让别人先回国,自己经常是连续在国外工作五六个月以上。

李新民说:“走到哪里就要把铁人精神带到哪里。今天,我们要把铁人这面旗帜插在国际钻井市场的最前沿,让'铁人'的旗帜在全球飘扬!”“新时期更需要弘扬劳模精神”“这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想其中很大一个因素是人们对铁人精神的厚爱。在新时期,面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新任务,我们更需要弘扬这种劳模精神。”李新民说。

李新民表示,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体现了“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我们的历史实践一再证明,劳模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我们企业里,劳模精神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新的历史实践中发扬劳模精神,不断赋予劳模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劳模精神成为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原载2008-03-25工人日报 作者:郭强)

责任编辑:中工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