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我在我思】相信时间 敬畏自然 - 我思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现场·我在我思】相信时间 敬畏自然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8-11 07:33

  【现场·我在我思】

  原标题:相信时间 敬畏自然

  蒋菡

  在不久前的庆祝建党百年采访中,我奔赴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走进了治沙人的日常。

  “沙漠变绿洲”,这样的主题和故事,似乎总会带有人定胜天的豪情,又不乏浪漫主义的情怀,但当我真正踏上毛乌素的土地,接触到一个个治沙人,才发现,这里跟想象的不太一样。

  采访的第一站是红石峡沙地植物园,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带着我在这个总面积300公顷的园子里边走边聊——发现新冒出的一株樟子松自然更新苗时,他一脸惊喜,好像无意间看到孩子第一次独立行走时的父亲;路过一片因为埋管而挖开的沙地时,他一脸惋惜,说在这个生态脆弱的地方“形成一两厘米的腐殖质层需要数十年,而破坏就在一瞬间”;他兴致勃勃地把我领到一处水塘边,告诉我这是沙漠里流出来的泉水,脸上写满自豪……石长春仿佛认识这个植物园里的每一棵树,哪棵树最近长势不好,哪片地里长出了新苗,他都胸中有数,津津乐道,好像它们都是他的孩子。只有当回顾起自己20多年的治沙经历时,这位学治沙、干治沙的专家颇为严肃地说:“实践比想象难得多,种树是件寂寞的事。”

  这份寂寞,治沙英雄张应龙感同身受。他的人生轨迹原本跟治沙并无关联,2003年承包下老家神木的一块沙地,原本是为了圆一个文艺青年的“世外桃源”梦。没想到在沙地上种树这么难,不甘心的他后来全身心地投入了治沙这件事,直到今天。最孤独的时候,他在沙丘上看蚂蚁搬家、看虫子打架。多年来,女儿一直称呼他“老张”——因为见面太少,“爸爸”两字叫不出口。

  这样的付出值得吗?他们为治沙做出了这么多贡献,治沙又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张应龙给出的答案是:“治沙让我找到有意义的事,荡涤了我的心灵,实现了更大的人生价值;它让我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尊重科学;它让我很快乐,遇到事情不那么着急,因为种树需要时间,治沙需要时间,但只要你给沙漠足够的爱,它也一定会给你足够的爱。”

  这些话听起来有点“大”,但我觉得,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人所做的事,也在塑造人。记得曾经读过一篇关于冰川学者的报道,其中写道,冰川刻画了山岳的形状,也同样塑造了冰川学者的人生。就像冰川在以万年计的尺度里静默地改变着大地的形态,冰川学者也用一个人能给出的最漫长的时间,给出自己的回答。

  治沙人身上,其实很难看到想象中的豪情满怀,他们共有的,是在漫长岁月里被时间打磨出的平实与平和,是做一件“你自己很可能看不到最终成果”的事情时的不功利,以及长期浸入大自然、深入了解自然界而生发的不虚妄。正如治沙人口中的“我们要和沙地交朋友,慢慢地改良它”。

  相信时间,敬畏自然。从森林草原到遍地黄沙,毛乌素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化,而要想回到当初,还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治沙如此,其他环保事业亦如是。

  我曾去过一个有60多年生产历史的老工业区,长期的废水、废渣、废气排放形成的多层次的环境污染,治理难度非常大。污染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污染的治理更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漫长的时间。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涓流所积,终成沧海。生态环境保护久久为功,生态文明建设更任重道远。假以时日,大自然会给热爱它的人们绿色的回报,而敬畏自然,用行动来守护、修复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方净土,同样需要时间、诚意和耐心。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