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邓兴旺:想让农活更简单省力
//www.workercn.cn2015-11-0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邓兴旺(中)在指导科研人员进行实验。资料图片

  与著名生物学家邓兴旺约在正处于紧张筹备期的北大现代农学院见面,作为院长,他的办公室极简单。见面时,他正在赶写一篇文章,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些思考,本以为如此宏大的话题必定晦涩难懂,没想到,文章深刻练达,5000字左右的篇幅讲清楚了多个中国现代农业领域敏感而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什么美国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做到一个农民可养活98个本国人和34个外国人?为什么以色列作为世界上自然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却创造出中东沙漠上的农业奇迹,成为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典范?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6.07亿吨,连续第十一年实现增产,但在“十一连增”的背后,该如何看待拥有地球上7%的耕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却是全球总用量的35%的现实?

  不满16岁考入北大;不到23岁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36岁被耶鲁大学聘为冠名终身教授,成为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常青藤大学植物生物学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科学家;41岁获得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Kumho奖,之后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一直以来就是行业标准……这样一位世界生物科学领域的传奇人物缘何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科研条件回国,他的归来将为北大、为中国农业的技术创新带来哪些新的气象与可能?

  求真:研究植物的生长机理,搞明白人类赖以生存最本原的东西

  1978年,邓兴旺从湘西农村考入北大,是北大生物学系第一届学生。尽管学习生物有些偶然,却也奠定了他与植物、与农业一生不解的缘分。在8个生物学专业方向中,邓兴旺被分到植物生理生化专业,研究植物的生长机理,这是植物生长最为本原的东西,也是整个生物界存在、人类赖以生存最本原的东西。

  刚开始接触科研,邓兴旺就发现,科研来不得偷懒,只有一篇篇文献好好“啃”、一个个实验慢慢做、一组组数据踏踏实实获得,才有可能获得真正富有含金量的成果。

  研究生毕业后,邓兴旺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申读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期间,邓兴旺一直从事“植物光型态建成及光信号转导”研究,研究植物对光的感知并调控生长以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还是一个有着太多未知的新领域。那段日子,邓兴旺避开不必要的社交活动,每天“泡”在实验室的时间长达16个小时。

  谈及自己的科研历程,邓兴旺说,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博士后期间的一项科研成果。正常情况下,模式植物拟南芥只有在阳光下生长才能打开子叶。但是,邓兴旺发现,在黑暗的状态下,他筛选到的突变体子叶也能打开,并且胚轴较正常的拟南芥短,呈现出一种光下才有的生长模式。这启发他思考,是不是植物体内有一个开关,开关坏了,就被锁定在一种生长模式上了。那么,如果能控制这个开关,是不是就可以操控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模式呢?于是,邓兴旺全身心投入到该课题的研究中去,只为了能够更早一点取得突破,揭示这个重要并且有趣现象背后的奥秘。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