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饭圈”配不上文化 ,整治势在必行 - 中工网评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工网评】“饭圈”配不上文化 ,整治势在必行

来源:中工网
2021-08-11 11:07

  本网评论员 苏墨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以粉丝身份卧底多位当红明星的粉丝群中,发现这些粉丝群的成员大多是青少年,有些群里的“00后”甚至占了八九成,其中的言论和行为,常涉嫌网络欺凌和网络暴力等现象,其背后则是支撑“饭圈”的灰色产业链和扭曲的“饭圈文化”。

  从为“爱豆”非法集资贿赂评委、主持人,到为“爱豆”投票购买大量酸奶饮品扫码后将酸奶倒掉,再到当红艺人涉嫌违法犯罪时仍有不少粉丝为其大喊“冤枉”,甚至摇旗呐喊妄图“劫狱”……“饭圈”(指粉丝圈子)的乱象频现,已经走到了公共舆论的风口浪尖,“饭圈”的种种歪风邪气,已经踩踏到了一个健康社会的底线。

  “控评”“刷榜”“造势”,如今的“饭圈”成员为了流量,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所谓的明星后援团也日趋组织化,他们以“纪律”和“门槛”来标榜自己的正规,以阶层分明拒绝异见,以流量造假畸形追星。殊不知在“三观跟着五官走”的错误价值观之下,早已是道德与法律底线双双失守。

  疯狂的青少年粉丝追星现象背后,是资本黑手的推动操控和网络平台的肆意纵容。对于某些人来说,从粉丝身上搜刮利益乃至反复收割粉丝钱袋,他们从来都不手软。比如,所谓的技术手段,让越来越多的粉丝群体甚至普通受众,陷入到信息茧房之中。比如,明星之间的一些绯闻轶事被无限放大、过度解读,很多时候,你想看也得看,不想看也得看,甚至被强制选边站队,大搞党同伐异。

  因为,有了争议,便有了流量,“黑红也是红”,没有好货可炒,就整点倒胃口的刺激下感官,刷一下存在感,能捞一笔是一笔。回过头来,艺人及身后的各种资本与平台,二一添作五,再割一圈儿粉丝的韭菜,再收一笔“智商税”、“坐地分赃”——抢钱都没这个容易。

  年轻人喜欢明星、追星,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谁还没有过梦中情人,没有过白马王子心中偶像呢?!但是,如果这件原本很美好的事情,被一些组织群体为了自身难以示人的利益所利用所绑架,最终演变成为在网上谩骂、互撕,包括人肉搜索、造谣攻击、不当消费等不良行为,就不是可惜那么简单了,而是令人深恶痛绝了!

  从家庭教育角度看,如果孩子能从偶像身上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所有的家长都会乐观其成;反之,如果看到孩子跌入充斥着金钱和戾气的“饭圈”之中,相信绝大多数家长一定不答应、也不允许。

  “饭圈”乱象之所以影响恶劣,在于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误导。其形成的价值观游离于主流价值观之外。很多青少年表面上是在追星,实质上却是被资本利用进行“传销式洗脑”,让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其危害绝不单纯是对未成年人意识的影响,而是可能培养社会极端情绪,因为在许多饭圈语境中,不允许有反对意见,这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现象,再不及时整治,后果不堪设想。”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而“饭圈”的种种乱象都表明,所谓的“饭圈文化”,根本不能成其为一种文化,就是一股歪风邪气。对此,管,相关部门势在必行;惩,法律法规有据可查;导,社会家庭需共同努力。

  事实上,今年6月以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等行为。目前已经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

  “饭圈”配不上文化,整治势在必行。正如有专家所言,整顿“饭圈”,并不是整顿粉丝,而是“饭圈”背后的灰色产业链。在这个问题上,明星要自律,平台要尽职,粉丝要理性,社会要参与,监管要出手。

  尤其要奉劝那些疯狂的“饭圈”成员们:国家在拦着你交“智商税”,也请自己收收手吧,不要总自己动手收割自己。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