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我和两位“打工仔”(图)
//www.workercn.cn2016-11-09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09年,胡俭再赴汶川,采访支教教师。

  我也曾是个打工仔,高考落榜后,当过图书管理员、报纸投递员,安装过有线电视……32岁那年,经过自学考试,我从一名乡镇通讯员变成了记者。

  2006年,我采访过一位不寻常的“打工仔”,他叫颜展红。他用行动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打工,除了挣钱,还有梦想。”他实现梦想的道路,比我更艰辛。

  他一心帮助贫困的打工仔,只因为当年的一句诺言。早些年,女儿跟随他进城读书,因为家里穷,校长破例减免了借读费。颜展红当时激动地一拍胸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回报社会!”

  他一天打两份工,下班之后帮人扛煤气罐。从2002年开始,每年捐资助学6000元。他攒钱的方式也很特别:每扛一罐煤气挣2块钱,便从中拿出5毛钱作为农民工子弟的助学基金。

  这篇通讯见报后,颜展红“红”了,光荣当选“十大温暖中国好人”,很多人都加入到老颜的爱心助学行动。今年一月份,累计捐资助学近10万元的颜展红,被中宣部确定为“扶贫攻坚典型人物”。

  时隔十年,我再次采访老颜。他原先扛一罐煤气,“噌噌噌”一口气能爬上六楼,如今则要歇两三趟脚,累得气喘吁吁。看着他艰难爬楼的背影,我鼻子一酸——老颜真的老了。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又多打了一份工,晚上帮一家单位看大门,就为了每月多挣300块钱。

  我问老颜:“您都快六十了,干嘛还这么拼啊?”他说:“我已经帮助了70多个学生,我想凑成整数,帮助100个孩子。再不加把力,就真的来不及啦!”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你坚持不懈,就能够梦想开花、人生出彩。

  另一位打工仔是“打工局长”陈家顺,他是云南省曲靖市人社局副局长。

  2010年,云南省遭受大旱,陈家顺护送50名老乡来扬州打工。他陪着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多月,老乡们都称呼他“工头”“大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堂堂一个局长,为什么要隐瞒身份、亲自打工呢?陈家顺说:“你只有吃过民工饭、干过民工活,才知道民工有多难。”采访中,我发现了一个细节:曲靖的农民工兄弟每人有一本《打工手册》,那是陈家顺一字一句整理出来的“注意事项”。比如:零钱和整钱要分开存放,每周固定时间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一声平安。

  我撰写的消息《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刊发后,“打工局长”陈家顺“红”了,当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最令我开心的是,扬州市把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提供给了曲靖的农民工兄弟,让他们圆了打工致富梦。

  回头一想,两位“打工仔”,不就是我的新闻引路人和圆梦人吗?他们的故事常常提醒我:为老百姓当记者、为困难者做义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不管有多苦、多累、多难,我走定了!

  江苏省扬州日报社采访中心民生部主任 胡俭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