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朱善萍:抓好娃娃的法治教育(图)
//www.workercn.cn2015-11-02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物档案

  朱善萍,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曾获“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市十佳教师”等称号,为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委员。

朱善萍与其他代表一起到检察院视察

  检察印象

  ■各级检察机关深入中小学开展宣讲、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的“送法进校园”活动,传播法治理念,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南京市检察院设立专门的未成年人心理干预工作室,建立心理疏导机制,高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帮教。这一做法获得群众好评。

  ■希望南京市检察机关联合民政、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将《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鲜红的毛衣、精致的妆容、优雅的微笑,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下称南外)教科室主任朱善萍的内心与她的外表一样:丰富而有活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的“老三届”,她坦率地表示,自己很喜欢当代表,很愿意为老百姓说话。

  朱善萍说,当人大代表给她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让她的关注从微观到宏观。“过去我只是关注南外的发展,现在我会不自觉地投身到更大范围的教育事业中去。”连续多年,朱善萍提出建议,要重视对超常儿童的特殊培养和个性化教育。中央教科所据此在全国7省调研,研究个性化教育的长效机制。她还和其他代表一同建议,希望我国的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

  朱善萍最有成就感的是,她提出的“重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的建议”,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中央电视台7个频道的记者先后来采访我,还带我到北京郊区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参观了解情况。”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在全国各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推进。

  让留守儿童享受优质教育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系统工程,需要规划、设计,并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在30多年的教职生涯里,朱善萍始终秉承这样的理念,把每一名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精心呵护与培育,正是这份责任和爱,让她“桃李满天下”。

  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细数朱善萍的履职经历,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即每年的人代会上,她提交的建议或议案几乎都涉及教育问题,如“净化网络环境”“关注留守儿童”“为中小学生减负”,等等。朱善萍说,“关注孩子,关注基础教育,就是关注我们国家的未来。”

  从2004年起,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成了朱善萍调研关注的对象。据介绍,目前我国的留守儿童大约有2200万人,约占农村儿童的20%,留在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大约有2000万人。“这4200多万儿童或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她就此提出了多项相关议案建议。

  在2013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朱善萍再次呼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她提出,留守儿童教育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有专门的机构,形成系统,提供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她还建议通过自愿方式,组织城市里的优秀老师利用假期到农村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接受与城市儿童一样的优质教育。此外,农村教师也可以走出去到城市“取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中小学是青少年成长最重要的阶段,而留守儿童往往缺乏亲情关爱,导致一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朱善萍说,希望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爱,让这些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朱善萍建议,各地尽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把外出务工人员尽可能地吸引回来。“小城镇一般离农村不远,如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招商引资,并建立人才招聘管理中心,就能将外出打工的父母留在老家,留守儿童的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