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白日里的“夜行者”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地下电缆运维人员几乎每天都与黑暗相伴——

【新春走基层】白日里的“夜行者”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1-28 07:16

  【新春走基层】

  原标题:地下电缆运维人员几乎每天都与黑暗相伴——(引题)

  白日里的“夜行者”(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李毅 贺玉龙

  “电缆巡视一定要仔细,马虎不得。”1月19日,王明带领班组成员来到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长安变电缆廊道,在检查前对组员们一再叮嘱。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时刻。对王明来说,却意味着工作压力的骤增。他和同事要对负责的近80条重要电缆线路全部巡视一遍,这关乎千家万户能否度过一个温暖的春节。

  王明是国家电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电缆通道运维班的技术员,负责乌鲁木齐市所有的电缆设备巡视,电缆长度超5000公里。王明和另外7名负责电缆运维的同事每月都要对全市的电缆运行情况全面摸排一次,几乎每天都与黑暗为伴,是地下电缆最熟悉的“朋友”。

  下午3时,记者跟随王明来到电缆巡视现场。工作开始前,王明在工程车上清点着巡检可能要用到的工具——手电筒、安全帽、红外测温仪以及气体检测仪等,他说:“电缆廊道常年阴暗封闭,空气流通不畅,有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为了避免发生意外,这些是必备的工具。”

  准备好工具后,打开电缆廊道的井门,王明掏出气体监测仪反复测试着井内环境。在确定安全后,他与同事背着工具箱,沿着约2米高的垂直扶梯依次下井,便开始了一天的巡检工作。

  进入黑暗狭窄的地下电缆廊道,潮湿发霉的空气扑面而来,一排排黑色的电缆,伴随着昏黄的防爆灯向幽暗的地道深处延伸。身高1.8米的王明,在狭窄的通道内显得行动格外局促。

  “电缆廊道是隐蔽工程,不像架空线那样,用肉眼观察就能发现问题。”王明和同事弯着腰,反复蹲下、站起,对沿路电缆进行全方位检查。

  “巡检是运维最重要的工作,只要巡检到位了,发生电力故障的风险就小。”王明一边说着,一边用戴着绝缘手套的手摸了一下布满灰尘的电缆,像是在给电缆进行安全“把脉”。

  “这是检查电缆外部防护层是否发生了破损。”王明介绍,电缆巡检工作分类细致,运行温度是否正常、铭牌标识是否清晰完整、廊道土建防火措施是否完善等,是每次巡检都要重点检查的项目。

  走了不到100米,王明发现有一节电缆的支架螺丝松动,他立即和同事拿出扳手拧紧,又轻轻敲打,确认没有其他问题,才继续下一节电缆的检查。

  每次下井前,王明既希望电缆平稳运行,又希望能够发现一些隐患,及时解决。“能够处理掉一处缺陷,心里就感到非常高兴,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王明说。

  “咚咚咚……”王明一行人在500多米长的廊道里猫着腰、贴着水泥墙壁缓慢前行,细致地对每一节电缆做着“体检”。在3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除了工作上的沟通,王明和同事之间几乎不说话,安静的廊道里只听得到地面上车轮碾过的声音。

  新疆冬季寒冷干燥,幽暗狭长的廊道却异常闷湿。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温度下,王明和同事的额头上却不断淌下汗水,工作服也被浸湿。

  据介绍,这条廊道承担着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人民医院等几个大型小区的供电,像这样的廊道,王明一年至少要巡检10多次。

  采访过程中,一通抢修电话让所有人紧张了起来。乌鲁木齐康普小区的进线电缆发生故障,有一处故障点需要电缆人员协助故障定位,王明随即和同事火速赶往抢修现场。

  “有没有听到放电的声音?”王明到达现场后,立刻使用电缆故障车进行检查。他对记者解释道,这就像大夫的听诊器一样,戴上耳机就能听到探测器传来电缆放电的声音,接近故障点的时候会听得非常清楚,误差一般不会超过5米。

  王明和同事两人分别负责监听和不断改变探测的位置的工作,争分夺秒,为后续抢修部门恢复受损电缆留出充分的时间。最终,他们在不断试验和查找中确定了故障点。

  近年来,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乌鲁木齐市陆续实施了电力杆线入地改造工程,80%的架空线路都已入地,地下电缆线路达到5530公里。

  天亮时,电缆人再次走入黑漆漆的地下管廊。待工作结束,这座城市又已是夜色沉沉。

责任编辑:朱一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