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5月22日 星期一

扎根勘测一线30载,李凌志带领团队修路引水润泽关中——

三跨秦岭志凌云

本报记者 毛浓曦 本报通讯员 祝盼
《工人日报》(2023年05月22日 05版)

2023年3月14日,李凌志在引汉济渭二期黄午隧洞勘察设计。受访者供图

西安城南,秦岭北麓,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一院)引汉济渭项目部,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李凌志仰望秦岭,总有一股凌云之志荡胸而起:“转战秦岭30年,三度跨越,两次跨界,干了两个世纪工程,留下几幅作品在人间。”

如今,曾经的翩翩少年已是两鬓灰白,而他和同事们凿穿天障造福一方的壮举尚未毕工……

两次跨越

1993年,大学毕业来到铁一院的李凌志,被分配到西康铁路勘测一线。

“水太凉了,你快回来。”第一次在秦岭野外勘测,遇到岩溶水,李凌志脱下鞋子便蹚了进去,师傅张芬兰急得大喊,但他还是继续坚持将300多米的斜坡一点点量完。

“这个看似文弱的男孩身上有一股韧劲。”张芬兰回忆说,“他每次带回来的勘测卡片总是最详尽的。”

李凌志则牢牢记住了师傅的两句话:不到现场就没有发言权;勘测过程就是隧道设计的构思过程。

机会总在不经意间出现,做好准备的人才能一跃而上。

210国道秦岭段当时被称为“国内最难走的公路”,崎岖漫长,事故高发。1999年,陕西省决定修一条洞穿秦岭的高速公路。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后得出结论:作为“亚洲第一公路隧道”,中远距离、大埋深带来的通风、岩爆、涌水、有害气体等问题,任何一个都堪称世界难题。

工作仅6年的李凌志临危受命成为铁一院该项目隧道专业的技术负责人。

首次从铁路跨界公路,李凌志有“隔行如隔山”之感,但内心深处的那团火,让他“越是前所未有,越想迎难而上”。

那是无比艰难的几年,李凌志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手机总是响个不停,既要做设计方案,又要随时去现场配合施工,还要做项目科研、找专家论证,总之,关于技术的每个细节他都要吃透。

2001年1月8日,终南山公路隧道正式开工,勘测设计步入正轨。不久,陕西省决定搭乘公路隧道施工之便,平行开凿一条为关中“解渴”的输水隧洞。

2003年,李凌志迎来了他对秦岭的第二次跨越——“挂帅”全长18.46公里的引乾济石输水工程总设计师。

从交通到输水,又是一次跨界挑战。在秦岭深处修建如此长的输水隧洞,国内还没有经验可借鉴。

学规范、查资料、访专家,掌握前人经验,结合实际创新……李凌志将公路、铁路设计中的“预留变形量”理念引入输水隧洞设计,这一设计后来还被写入行业规范,这也让李凌志尝到了跨界带来的甜头。

仅输水隧洞设计图就绘制了42页,专家学者前后进行了近20次科学论证,设计方案四易其稿……也是在那几年,李凌志逐渐“白了少年头”。

在秦岭高处勘测时,他不止一次感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决战秦岭

2007年1月20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车,该工程创造了国内、国际多项第一,最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而在此之前通水的引乾济石工程则实现了4697万立方米的年调水量,为今后更大的输水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后,陕西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启动,引汉济渭作为“解渴”关中的根本性工程付诸实施。李凌志迎来了第3次跨越秦岭的挑战——负责全长82公里、最大埋深2012米的秦岭特长输水隧洞勘察设计。

这一次,他一干就是近20年。

中国工程院的5位院士曾评价引汉济渭工程是“在世界最复杂地质条件上修建的水利设施”。这也是人类首次从底部穿越秦岭,隧洞贯通需穿越3条区域性大断裂、4条次一级断层和33条一般断层,涉及岩性20余种,隧洞埋深世界第一,TBM(隧道硬岩掘进机)单机连续掘进世界第一。

“如果将秦岭终南山隧道和引乾济石的设计施工难度比作1,那么引汉济渭的难度是100。”李凌志这样形容。

为找到最佳方案,李凌志带领团队,对岭南5大峪口650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勘察,设计了15个方案,研究线路总长850公里。

施工中,危险如影随形。

“发生过4000多次岩爆,施工人员必须穿着防弹衣、戴着钢盔。隧道内常年温度42摄氏度,冬天进入也得防暑降温,有时还会遇到有毒、有害气体。”项目科研副总工程师魏军政介绍说。

整个隧洞有21个掌子面,为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施工安全,李凌志每周至少要进洞4次。

这条“难于上青天”的设计施工路,也给了李凌志尽情创新的舞台。仅此一个工程,李凌志和团队就进行了5大类、11项科研,为行业创造了新的规范。

铁汉柔情

2022年初,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全线贯通,人们尽情欢庆。李凌志内心却跌宕起伏,踏勘秦岭的往事一时间涌现:“隧洞贯通,就像孩子长大了,虽极为不舍,但也只能祝福它平安远行。”

热闹散去,他想到了更多:李立民,引汉济渭复杂地质创新攻关小组负责人,攻关最关键的时候,母亲去世,没能及时赶回去见最后一面;王江,项目技术部部长,长期劳累患上肾结石,为了如期高质量完成任务,打了20多天点滴……

“干工程的男人,手是铁、肩是铁、意志是铁,可心不是铁。这么多年,亏欠最多的就是兄弟们和家人。”李凌志感慨地说,自己的“军功章”里有他们的一份。

扎根秦岭30载,李凌志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中国铁建十佳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设计及科技进步奖12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12项。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贯通当晚,业主单位在隧洞旁的项目工地上举办了庆功宴,李凌志受邀参加。十几年间,大家常因方案、技术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拍桌子,可那晚,几轮红酒过后,一帮男人抱在一起,眼里满是泪花。

他们中有的人早已接到通知,第二天一早便要转战川藏铁路。每杯酒,既是庆功,又是道别。

晚上,众人散去,乘着酒兴,李凌志在纸上写下一首诗:“扎根秦岭二十九载,凿终南隧道修坦途,穿秦岭隧洞润关中,修路饮水惠泽三秦。”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