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夭不及淡久
赵雷火了,连周末去菜市场都能听到小贩在高兴地哼着《成都》,朋友圈则流行着各种改编版的《成都》,只不过把成都偷换成武汉、长沙……在一个快速变动的时代,一首舒缓朴实的民谣能牵动着这么多人的心,的确让人称奇。我甚至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仿佛回到了全国人民同唱《同桌的你》的年代。
这自然要拜《歌手》所赐。赵雷走红的方式并不鲜见——左立在《快乐男声》唱了一首《董小姐》,红了宋冬野;张磊在《中国好声音》上唱了一首《南山南》,红了马頔;李健在《我是歌手》里唱了《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红了钟立风。“大流量的平台+走心民谣”,赵雷似乎不过是在重复着类似成功的模式。不过,和其他歌手不同,赵雷此次不再甘居幕后,而是来到了台前。赵雷也有勇气来到台前,因为他之前就有若干参加选秀节目的经验,他不太害怕失败。和宋冬野们相比,赵雷的形象更亲和更朴实,干干净净的,不帅也不难看,低调但不木讷。在形象参差不齐的一众民谣歌手中,赵雷或许最适合上电视。之前便有圈内人士愤愤不平,说什么“赵雷不红,天理难容”,谢天谢地,现在大家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民谣歌手走上电视竞演舞台,其实没什么不好的,说双赢也不过分——节目组需要丰富自己的内容,歌手则需要聚集自己的人气,双方你情我愿,受益的最终还是观众,说大点,或许还有中国民谣事业的发展。当然,也有一些赵雷的铁粉不喜欢他这么火,感觉舍不得,“就像你自己喜欢的一个小秘密,突然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有种他以后不再属于我的感觉。”这也属人之常情,但赵雷说得好,他只是来演出的,换个舞台而已。有这样好的心态,红不红就没那么重要。退一万步说,一个民谣歌手想变红,也不是多么羞耻的事情吧。他想把歌唱给更多的人听,这想法很自然。
至于有人说,赵雷在《歌手》里走一遭,就预示着中国民谣的兴盛之类,我看就有些一厢情愿了,那样也太抬举电视,顺带着还轻薄了民谣。民谣的繁荣和发展,还是要靠作品内容说话,传播渠道和关注度都不是大问题。尽管今天的人们对于民谣这种音乐形式有各种理解,但我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幻,人们都喜欢简单而美好的东西,好的民谣就应该拥有这种“简单而美好”的力量。
犹记得,赵雷第一次踏上歌手的舞台,就送走了袁娅维。他和她道别的时候,附耳说了句“游戏而已”。或许赵雷深知,他终有一天也会像后者那样离开。这一天的到来,甚至可能比赵雷的粉丝们想象的还要早(赵雷在第二轮竞演中还是唱自己的歌,却拿了个倒数第一)。毕竟,赵雷不太会炫技,他的音乐形式也过于单一,恐怕经不起旷日持久的竞演的折腾。但这又何妨?他来过,唱过,轰动过,就够了。他大不了再做回自己,重新出发。 赵雷留下或出局,的确如他自己所言,“游戏而已”,于民谣发展本身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以赵雷三十出头的年纪,他在《歌手》中的一时惊艳,算不得“早秀”,也说不上“晚成”,因此,我倒愿意看到他的“淡久”,而不是“浓夭”。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国民谣音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