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4年09月09日 星期二

【新闻特写】一对铁路夫妻的中秋牵挂

本报记者 杨明清 本报通讯员 邢欣 李茁华
《工人日报》(2014年09月09日 02版)

“喂,老婆,咱爸的身体怎么样?”

“放心吧,你安心工作。”

9月8日中秋节,正在外地值乘的济南铁路局青岛客运段列车员万名刚在电话里询问妻子家中老人的情况。今天,同为乘务员的妻子常素霞也要出乘,可是80岁的丈人还在住院,身在外地的他一直牵挂着老人的身体。

今年50岁的万名刚和44岁的常素霞同在青岛——烟台——枣庄西K8252次列车工作。多年之前,万名刚的父母和弟弟相继去世,从那之后,他就一直把岳父岳母当亲生父母供养。

常素霞做手术摘掉了一个肾,身体非常虚弱。万名刚心疼妻子,便包揽了全部家务活。常素霞的母亲患小脑萎缩症,时常记性不好,但是每当吃上女婿炒的菜,老人就非常开心。车队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让他们值乘离家最近的车次。万名刚和常素霞在休息的两天中有一天是“完整地”待在一起,这一天他们会赶到医院陪护老人,和老人聊聊天,万名刚说:“平时在外面跑车,不能膝前尽孝,休息的一天,可是我们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光。”

今年中秋节,因为两人都不在家,他们就早早买好了月饼和食品,请来常素霞的姐妹到家中照顾父母过节。“家里我留了字条,老人爱吃什么,几点吃药,我都写得很详细。”为了把老人照顾得更周到,写字条成了夫妻间、夫妻和姐妹间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有一次夫妻俩闹别扭了,又赶上两人一前一后跑车,其间正值常素霞的生日。丈夫给她留字条:“老婆,给你一个迟来的祝福,祝你生日快乐!”

可是,遗憾的是,写字条也成了万名刚两口子和儿子之间交流的一种无奈的方式。“我们夫妻都是铁路职工,都了解,也都理解。”万名刚说,可这么多年相聚的时候少,儿子从小在感情上就和父母有隔阂,不喜欢和父母当面沟通,而是选择了留字条这种方式。“一直在努力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希望孩子能够理解我们。”

“现在尽管还留字条,但电话方便了,我们两口子每天至少通一个电话,说说家里的情况。”刚和妻子通完电话,万名刚眨了眨眼睛,又忙在了节日的工作中。(本报青岛9月8日电)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