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我在现场】我们的编号:284
阳光普照的四川小凉山,正值春暖花开之季,大渡河畔柔风拂过,铁路边不知名的野花随风摇曳。
4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成昆铁路284公里处的防洪看守点。站在这个“悬挂”在半山腰的看守点,可以远眺雄伟壮观的瀑布沟电站大坝全景,但在看守工黄成元眼里,最重要的风景却是铁路左侧满山的乱石,他必须时刻守望着这些石头,防止落石滚下来危及铁路运输,确保过往列车和旅客的安全。山脚下,是滔滔的大渡河。
“山上全是烂石头,雨水沖刷之后,冷不丁就会滚落下来。”9时20分,记者随黄成元踏上了巡查线路,循着黄成元所指,记者看到,山坡上荊棘丛生,乱石密布。
在与黄成元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这个看守点主要是守护成昆线K283公里840米至K284公里140米范围内防洪安全,线路左侧山坡叫“毛头马”,当地人称“乱石岗”。根据防洪危险程度,这里每年雨季都被纳入防洪I级看守。
黄成元和另外3名职工都是从12公里外的苏雄桥路工区抽调来的。他们每隔30分钟就要对边坡危石进行全面检查,1个班要检查9次,下雨时还要增加检查次数,每次检查要用35分钟。除了观察危石,他们还要对300米范围内的线路状况进行巡查。
回到看守点,黄成元把检查情况认真整理到看守点巡查记录簿上,从记录上可以看出,今年上岗以来,这里一切正常。
11时05分,黄成元拿起电饭煲准备做午饭。他一边舀水一边告诉记者:看守点饮水不方便,水是他接班时从大渡河边老乡家顺路带来的。为了节约用水,他们一般不洗脸,只是把毛巾打湿后擦擦,菜也都是从家里带来的容易清洗的土豆、黄瓜等。
“比起往年,现在看守点条件好多了,段里不仅修建了‘标准化’的看守房,还通上了电,给我们配备了电冰箱,还给我们准备了抗病毒冲剂、正红花油、蛇药等防暑、防虫药品,工作生活条件都改善了。”黄成元说。
黄成元今年55岁,家在乐山,是转业军人,曾在战场上立过三等功。他1981年参加铁路工作,今年是他连续第8年担任防洪看守工作。
“习惯了吧?”记者问黄成元。
“还行吧,就是有些寂寞。独自一人沿着线路走,除了‘吱吱’蝉鸣声,‘呼呼’风雨声,就剩对讲机偶尔传来几声远处的呼叫应答。不过看守这活就是这样的。”
“晚上当夜班,会不会打瞌睡?”
“打不得哦,成昆线晚上车多,检查、接车、记录,忙得很,感觉比白天过得还要快一些呢。”
……
“284看守点,87501次列车接近。”“87501次列车,284看守点正常通过!”14时08分,黄成元按标准迎车。列车经过后,山里又恢复了宁静。
没有车过的时候,山里万籁俱寂,偶尔从远处传来一声鸟鸣,厚重的白云下,是连绵的黑压压的山峦。
黄成元和他的同事们,如铁路边那不知名的野花一样,静静地守望着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