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2年04月09日 星期一

【走基层·我在现场】海拔3800米上“守卫光明”

□本报记者 康劲
《工人日报》(2012年04月09日 002版)

刚进4月的甘南草原,虽然还没有明显的春的迹象,但是冬季最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前段时间下大雪,车进不来,人出不去,东西吃完了,只有找附近的牧民买一点来充饥,冬天经常这样。”站在玛曲35千伏曲河变电站斑驳的砖墙下,程红武说道。

这个变电站距离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城40多公里,距离最近的牧民乡也有10余公里的路程。从玛曲县城出发,越野车要在蜿蜒的荒原上颠簸近3个小时才能到达。程红武是这里的站长,“交通太不方便了,我们每班两个人要在这里坚守一个星期,最大的困难就是孤单。”

这个变电站有4条汉子,为玛曲县西科河乡和欧拉乡700多户牧民供电。分两班倒,每班2人,每周轮换,从建站到现在,已经整整在这里坚守了5年。

草原上的牧民,每每抬眼望见那高耸的银色铁塔,和塔下红色的安全帽,都有一种敬畏之感。当地的藏族牧民知道,正是因为有了电,他们才结束了游牧生活。欧拉乡的藏族牧民索南大叔说:“坐在家里看电视,就像生活在城市里一样。”甘南电力公司每月都会派人到索南家,帮他解决用电问题,还教他们用电知识。

每到节假日,46岁的程红武,都会把自己的值班悄悄安排在节日当天。谁家有事情,他都会顶替值班。正是他无悔的坚守和兄长般的仁厚,感染着每名员工在岗位上尽心尽力。

甘南草原,极端气象条件频发,时而晴空万里,转瞬就会风雪交加,加之变电站地处海拔3800米以上,确保供电安全的责任就更重了。至今,玛曲35千伏曲河变电站已经保持了5年的安全纪录。

在该站工器具室内的资料柜里整齐地摆放着《电工基础》、《继电保护》等专业书籍,值班员徐军告诉记者,这些全是“尹执掌”置办来的。

“尹执掌”就是值班长尹万忠。前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尹万忠带着徐军正常巡视变电站,当巡视到3516线时,尹万忠一眼便看到进线端线夹铜铝过渡端即将熔断,他立刻拨通站长电话,集合大家连夜赶到变电站,迅速更换了线夹,避免了一起严重的停电事故。为此,玛曲县电力公司表扬他“为执掌变电站的安全立了大功”,由此尹万忠便成了“尹执掌”。

“尹执掌”不但自己业务精通,还把和大家切磋技能作为自己当班时的一大乐趣,他专门从玛曲县电力公司安监科、生技科等科室借来运行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学习领会后就给同事们一对一“培训”。在他的影响下,全站人员的业务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变电站员工普华塔被藏族牧民群众称为“傻根”,在甘南藏区,这是对善做好事者的尊称。这里地处偏远,两乡之间步行需要半天时间,夜晚时有野狼出没,因此,经常有回不去家的牧民半夜敲门。起先普华塔都会请他们进宿舍,给他们做饭,借住一晚。后来,这成了变电站不成文的约定。普华塔说:“这些牧民半夜在外很危险。”

留宿过的牧民再次经过变电站时,都会自发到变电站送上一些牛羊肉、酥油茶表示感谢,每当此时,欢声笑语就在玛曲草原的旷野上久久回荡。这个时候,“守卫光明”的4条汉子,就会觉得自己从未孤单……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