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2年04月03日 星期二

【观察思考】企业建立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的要素探讨

■聂金良
《工人日报》(2012年04月03日 003版)

聂金良 观点

建立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仅靠一个组织、一个部门是很难做好的,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行政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


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当中仍有不同困难程度的职工。如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建立起一种完善的长效机制,是各级工会组织和企业领导者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就企业如何建立困难职工的救助帮扶机制,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领导重视是建立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的基础

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是企业各级领导都应当关注的工作。建立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仅靠一个组织、一个部门是很难做好的,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行政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的工作实践表明,只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全力支持、工会积极运作、职工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与救助。建立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着眼弘扬扶贫济困的爱心精神,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职工疾苦,帮助困难职工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开展“阳光工程、送温暖工程”的重要内容。

形成制度是建立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的保障

工会组织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建立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但要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首先,救助帮扶工作要有措施。例如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下发建立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的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党政工团把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纳入维护职工权益的机制之中,推动救助帮扶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其次,帮扶救助工作要有制度。在制定《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帮扶管理办法》的同时,还应当制定《建立困难、特困职工档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岗位分工,明确工作任务,做到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有制度、有标准、有程序、有规则、有条件。最后,帮扶救助工作要成体系。困难职工经各种程序审核通过后,应当建立完备的档案,并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此外,由于困难职工群体是在不断变化当中,必须进行跟踪管理,做到发现一个救助一个,让每一个职工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

落实到位是建立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的关键

制定一套制度、出台几项举措容易,但要将这些制度和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却不简单。建立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亦是如此,关键是要抓好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落实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一是充分利用国家的低保政策,使特困职工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二是推行“三不让”承诺活动,即不让一名职工家庭吃不起饭、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三是形成三级联动,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及维权和特困热线联系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筑起和谐防线。例如,冀中能源集团公司在出台困难职工救助帮扶制度措施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措施的落实,通过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工资标准,使职工生活有所依;通过优先安置困难职工子女工作、定期困难救助、金秋助学、大病统筹等,真正解决了职工的困难,实现了生活有所靠;各子公司和矿厂也都相继开展了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子”、青年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活动,解决了一大批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实践证明,只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了,就一定能够把困难职工救助帮扶工作做好,企业就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创新方式是建立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的重点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勇于创新,才能使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在建立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工作上,同样要坚持工作思路的创新,工作方法的创新。比如有的单位开展的秋收种麦季节组织青年志愿者帮助困难职工干农活、帮助困难职工上学的子女购买往返学校的车票等,使帮扶困难职工的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和保障职工生活的有效形式。可以说,工作思路、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是促进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点。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