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探索】对深化企业劳动竞赛内涵的几点思考
刘尔民 王礼强 观点
企业工会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主动适应科技含量高、建设难度大以及安全环保的新要求,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认清新形势新挑战,深入开展针对性强、富有特色、效果显著的主题竞赛
当前,企业劳动竞赛活动要贴近中心,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在深化劳动竞赛内涵上寻求新突破。
围绕主题,提高劳动竞赛的针对性
企业工会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主动适应科技含量高、建设难度大以及安全环保的新要求,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认清新形势新挑战,深入开展针对性强、富有特色、效果显著的主题竞赛,做到哪里有施工生产、哪里有重点工程,哪里就有劳动竞赛。
一是比质量,创优质工程。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规划,严格执行建设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及合同技术规定、频次和方法进行试验检测,有效检测工程质量,单位合格率达100%。二是比安全,创安全管理达标。要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预防措施到位,无重大事故等。三是比进度,创施工生产记录。要根据合同工期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进度,确保任务目标的完成,工程形象进度及实物数量满足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和目标,不断创新生产记录。四是比新技术,创新工艺、新工法。要在重点、难点工程施工中,坚持自主技术创新,开展科技攻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力组织员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活动,努力提高施工生产科技含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比文明施工,创建文明工地。要坚持诚实守信,恪守合同承诺,认真遵守国家环保法,严格执行工程环保设计标准,努力创造和谐的施工环境。
转变方式,体现劳动竞赛的创造性
新形势下的劳动竞赛要坚持不断创新发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劳动竞赛的目标要从单纯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劳动竞赛要围绕减少投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约化增长方式展开,促进企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是劳动竞赛的贡献力要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与智力结合型转变。在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员工的智力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竞赛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既要继续弘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要倡导善于学习、勇于创造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劳动竞赛的时代特点和巨大贡献力。
三是劳动竞赛的组织形式要从阶段性突击型向常态性长效型转变。在劳动竞赛中既要对急难险重的任务采取突击式的方法攻坚克难,更要把劳动竞赛的机制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目标管理机制,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做到经常化、制度化、长效化,成为企业日常运作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是劳动竞赛的激励机制要从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劳动竞赛所创造的财富应当让员工分享,这不仅是指提高员工的工资收入,还包括让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获得职务晋升、学习深造机会这样一种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奖励方式,这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利益公平原则,也能使劳动竞赛始终保持一种内在利益驱动力和旺盛生命力。
五是劳动竞赛的工作格局要从单纯以工会为主向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新格局转变。形成既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强有力领导推进体系和强大社会舆论的氛围,形成党政、工会、项目、员工和有关部门共抓、共促、共创、共赢的劳动竞赛新格局,确保劳动竞赛活动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展开。
着眼实际,彰显劳动竞赛的时效性
随着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破解生产要素与施工能力的难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化竞赛效果。
一是大力实施创新赛,促使企业施工能力的快速提升。比如,在高铁施工行业,要坚持以技术、管理、制度、创新为主导,以内涵式的劳动竞赛为主要方式,制定出高新技术领域开展劳动竞赛实施办法,鼓励自主创新,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协作、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创新实践活动,推进科技创新为先进生产力实现铺路搭桥。
二是大力实施攻坚赛,确保重难点工程取得新的突破。要尽量选用适应基层、现场和职工特点,富有竞争性、鼓励性、小而实、短而新、节奏快、实效强,尤其要尊重和支持职工群众自己创造出来的竞赛形式。围绕阶段性目标,适时组织突击冲刺,通过倒排工期、任务量化、责任到人、每天考核等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各级的积极性,加快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解决。
三是大力实施创誉赛,实现安全质量信用评价的名次靠前。要切实针对影响信用评价的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关键和难点,开展“进度型”、“质量型”、“攻关型”、“成本效益型”和“安全型”竞赛。同时,还要引导广大职工把干好在建工程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为企业树丰碑、创牌子,从而以良好的信誉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