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论坛】广泛实施“双亮”拉近工会与职工的距离
郭稳才 任迎春 观点
“双亮”从解决最基础、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最易行、最直观的环节抓起,夯实企业工会工作基础,使会员和职工群众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存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工作水平
加强规范化建设是企业工会发挥作用的基础和保证。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在企业工会实施“工会组织亮牌子、工会主席亮身份”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在企业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广泛实施“工会组织亮牌子、工会主席亮身份”(以下简称“双亮”),从解决最基础、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最易行、最直观的环节抓起,夯实企业工会工作基础,使会员和职工群众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存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工作水平。
一
所谓“工会组织亮牌子”,是指企业工会在企业门面或工会办公地点悬挂与企业名称相对应的工会组织牌匾,工会办公地点在企业宣传橱窗、厂务公开栏、会务公开栏、企业网站、职工食堂等明显位置公布,方便会员和职工群众知晓工会;“工会主席亮身份”,是指企业工会主席、副主席以佩戴胸卡、戴牌上岗、印发联系卡、设置办公桌牌等一种或多种形式亮出身份,并在企业宣传橱窗、厂务公开栏、企业网站、职工食堂等显眼位置公布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便于会员和职工群众及时联系。
对于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来说,主要是在工会主席、副主席所在单位进行“双亮”,并将联系卡发放到涵盖企业会员和职工群众。为了使“双亮”更加贴近职工群众,企业工会所属工会分会、工会小组以及其他工会专兼职工作人员可从实际出发,采取方便易行的方式进行“双亮”。
二
2007年以来,福建省总工会在按照“有班子、有牌印、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要求推进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在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中广泛开展了“工会组织亮牌子示职责、工会干部亮身份许承诺”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双亮”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福建省总工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60%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实现了“双亮”,并有6.4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做到了“有班子、有牌印、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1.1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立了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完善了职代会、民主选举和会务公开等制度,开展了职工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和建设“五好”班组活动;有3.6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开展了建设职工之家和“双爱双评”活动。同时,“双亮”进一步增强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的责任意识,会员和职工群众感受到了工会的存在,职工有困难找工会,积极参与工会活动,职工与工会的距离越来越近,工会组织的口碑越来越好,工会主席的形象越来越亲和。实践证明,“双亮”活动是从企业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现状出发,推动其加强规范化建设的务实举措。
三
目前,全国企业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得到快速发展,但有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在组建时,宣传动员职工群众不够充分,履行相关程序不够严格;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虽然成立了工会,但部分职工群众并不知晓;一些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不健全,未在分厂、车间、科室、班组相应建立工会分会、工会小组。这就导致部分工会组织有名无实、形同虚设,职工群众在有困难的时候、需要服务和维权的时候,想不到工会、不去找工会。有关专题调研显示,有相当一部分职工不知道工会办公地点,不知道所在企业的工会主席是谁,不知道企业工会干部的联系方式。实施“双亮”,能监督、易落实、好检查、有反响,用最直观透明、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职工进一步了解工会,有利于提高建会质量,巩固建会成果,推动企业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打牢规范化建设的根基;有利于推动企业工会健全民主选举制度,有效防止雇主指派工会主席的现象;有利于拉近职工群众和工会的距离,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
四
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可能通过实施“双亮”一蹴而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施“双亮”是企业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的起步线、切入点。“双亮”是“基础动作”、“规定动作”,但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不止于此,而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在“双亮”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自选动作”,创造性地开展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如开展示职责、许承诺、办实事等活动,不断丰富“亮”的内涵,拓展“亮”的载体,并按照开展建设职工之家、“双爱双评”活动的基本要求,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和民主制度,健全维权机制,逐步提升工作水平,直至充分发挥其“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