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社平: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成长是企业应尽的责任
“应当看到,党和政府对农民工问题始终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农民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还应当看到,随着我国进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阶段,近年来农民工群体已经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所具有的不同于他们父辈的新特征、新诉求,迫切需要全社会,尤其是用人企业给予高度重视、认真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以此促进他们的成长进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社平说。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间隙,王社平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高度关注之情,介绍了他所在的企业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情况,同时阐述了冀中能源集团的实践过程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王社平说,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有什么样的诉求,用什么样的思想,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才能更好地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换言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一群体?怎样促进这一群体成长进步为合格的产业工人,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企业、融入城市、融入现代文明?
“首先要看到,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
“相比较于传统农民工外出就业的‘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这些主要目的,新生代农民工需要层次更多体现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体验生活、实现梦想’的途径,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也从单纯要求实现基本劳动权益向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转变。而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转变,是一种进步。”
王社平说,物质和精神层次要求高,被认可的期望值高,受教育程度高,工作耐受力低,新生代农民工“三高一低”的显著特征,决定了用人单位,尤其是大型国企应该出台一系列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引导他们岗位成才的政策和措施,有效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促进社会的稳定。
据了解,冀中能源集团是一家以煤炭为主业,医药、航空、化工、电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多产业综合发展的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拥有7个生产矿区,下辖峰峰集团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公司、河北航空投资集团公司、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邯郸矿业集团公司、张家口矿业集团公司、井陉矿业集团公司、邢台矿业集团公司、山西冀中能源集团矿业公司、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国际物流公司11个子公司,职工13万人,位居全国煤炭企业第三位,2011年中国500强第60位,2011年世界500强第458位。
“在冀中能源集团,农民工比重已达到在岗人员的20%,占到井下作业人员的30%以上,而新生代农民工就占农民工比重的80%以上。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素质高、懂技术、善创新,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用工机制和体制限制,许多生产骨干在合同期满后不得不无奈离去,不仅造成了企业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而且也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萌生‘做着手里、想着下家’的思想。”
如何更好地提升农民工用工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工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企业发展和职工富裕的双赢,成为企业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农民工和正式员工一样,都是企业的主人,不仅要同担风雨,还要共享阳光。”王社平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冀中能源集团认识到,只有政治上关心,经济上关注,生活上关怀,积极探索一条新生代农民工成长成才的根本途径,才能为企业留住人才,留住资源,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民工成长的互利双赢和良性循环。
“把表现出色、业绩突出的井下一线农民工,转为我们企业的合同制工人,让他们感受到只要干得好,就有盼头。这是我们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
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冀中能源就启动了“农民工转正”工程,通过申报、考核、评审等一系列严格程序,连续3年为3批近千名农民工进行了转正,在全国率先打开了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企业、安下心扎下根”的希望之门。
王社平进一步阐释构建农民工转正长效机制的深层价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企业来讲,必须着力解决好全体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农民工转正长效机制,全方位关注农民工,定期将农民工转为合同制工人,是企业解决农民工实际问题所作出的有益探索。通过转正,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身份’,解决后顾之忧,是对广大农民工工作的充分肯定认可,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这样做的结果是,形成了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
王社平介绍说:“‘同担风雨,共享阳光’,这一认识,使冀中能源领导层始终把农民工当作企业的宝贵财富,积极探索企业农民工管理、使用、成才的方式方法,初步形成了农民工成长成才、共享发展成果的长效机制。”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对物质精神的要求,冀中能源不断加大对他们工作生活设施和环境的投入,先后投资2亿多元对农民工宿舍进行装修改造,统一配备了名牌家具、电视、空调、24小时热水器,投资1亿多元装修改造农民工食堂,为一线农民工每天提供免费营养餐。业余时间,职工俱乐部、文化室、图书馆、活动中心免费向农民工开放,使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同工同酬,是冀中能源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被认可感’的一个切入点。”王社平介绍,在冀中能源,农民工与企业除了签订集体合同外,还与正式工一样,实行岗位计件工资和银行开支制度,同样享有探亲假、加班费、工资晋级、福利发放等各方面待遇。
在农民工的政治待遇上,冀中能源也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不仅积极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使农民工入会率达到100%,还选举农民工成为职工代表。2011年,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新生代农民工焦志勇就被选举为职工代表,成为全国国有煤炭企业中第一位农民工代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忠诚度。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但耐受力低的特征,冀中能源还在农民工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上下大功夫,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帮助农民工岗位成才的政策。如农民工进矿后,各单位都会组织农民工参加1个月的岗前培训,特殊作业工种还要参加3个月的脱产特殊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工作中,农民工和正式工一样,均可参加冀中能源每年举行的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而且每次比赛前,考虑到农民工起点低的实际,各单位还专门派出技术员给农民工“吃小灶”,手把手进行辅导。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农民工,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物质奖励,还可以获得破格提拔和向上级推荐的机会。
“如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获奖农民工不仅可以得到一次性加倍奖励,而且一年内每月分别可获得200元、100元和80元不等的岗位技术津贴,年底还将直接参加企业明星员工、品牌员工的评选。相同条件下,还可优先考虑其入党、奖励、技术晋级资格评定。”王社平代表介绍。
同时,冀中能源还把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通过先进事迹宣传、典型巡回演讲、爱岗敬业影片展播等活动形式,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发扬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鼓励他们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集团已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李水龙、赵青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元良,全国煤炭系统班组长素质提升工程“乌金蓝领工程”,首席讲师郭兰印等一大批农民工典型。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活跃、积极向上、追求进步,渴望成才,希望在与企业同步发展中被社会进一步认可。这些特性,使这个特殊的群体已成为现代企业和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冀中能源集团已挤身世界500强,但同时我们还要做和谐幸福的世界500强,关注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是企业应尽的责任。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给他们以经济利益,更要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发展,让他们能够幸福而舒心地工作和生活。”王社平代表说。 (刘书红 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