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车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公益慈善领域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以从事公益慈善活动为幌子,或自我包装成“合法社会组织”,或冒充合法社会组织下属机构,有的甚至从事非法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近日地方民政部门依法查处的8起公益慈善领域非法社会组织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这其中,“中国慈善联合会东平服务站”大肆宣扬虚假投资理财项目,利用搭建APP募集所谓“慈善资金”,诱导不明真相的群众进行“捐赠投资”。“长泰区慈善会”故意“碰瓷”合法登记的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慈善总会,并设置了“功德箱”,诱导不明真相的群众捐款捐物。
“中华志愿者协会溆浦服务站”虚构所谓助学项目,宣称“读5年(大专)、读7年(本科),家里只交5000元,毕业分配工作”。非法社会组织“辽宁营口爱心志愿者协会”通过虚假服务欺骗学生家长。
“莆田市消费者协会”私自搭建网页进行自我包装,让社会公众误以为其就是合法登记的莆田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东望志愿者涪陵服务队”以“公益活动”为幌子,通过精心包装的宣讲、义工、义演等形式为“东望组织”品牌造势,进而为其从事非法活动提供便利。
“杨柳助学基金会”将自身包装成合法登记的慈善组织。以“杨柳助学基金会”名义公开发布筹集资金信息。“中国忠诚卫士应急救援中心浙江总队”违规编造“国字头”名号,并刻意使用“应急救援”、“忠诚卫士”等热点词组,以此冒充公益组织、骗取公众信任。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