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中工快评丨“打野”成“撒野”?文明采摘才能“明年再来”

来源:中工网
2025-04-16 14:10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鲜嫩的鱼腥草,由于暴力采摘被成片地连根拔起;刚冒头的春笋被“掘地三尺”挖了出来;有农户种植的名贵中药材,也被游客当作野菜挖走了……据央广网报道,近日,四川成都掀起一股“打野”热潮。在当地社交平台上,各种“打野攻略”“寻鲜地图”层出不穷,探寻野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社交方式,但不文明的“打野”行为也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

“打野”是对“挖野菜”的一种新称呼。正值山花烂漫时节,随着社交平台上有关内容的分享越来越多,不少人兴致勃勃地加入“打野”行列。然而,一些不文明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着实令人担忧。

比如,误入私人领地、破坏农作物不仅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更有可能影响农户一年乃至数年的生计;野蛮挖掘与采摘会破坏生态环境,若损毁了珍稀植物,还可能触犯刑法;如果游客没有相关知识储备,还有可能误采、误食有毒植物,危及自身安全。这些风险意识和相关知识储备,应该成为“打野”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有一条网友评论说得好:“作为农村孩子,对这种‘打野’方式不能理解。农村人都知道采野菜,吃了今年要想明年。文明‘打野’,杜绝‘野蛮’。”的确,人们进山“打野”,本意是想亲近自然,但若“撒野”成性,反而会惊扰山林与真正“靠山吃山”的人们,如此,何谈“明年再来”?对“打野”风险有清晰认知,懂得文明行事,人与自然的这场“春日之约”才能年年复现。

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中工网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