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我在我思】
原标题:让人工智能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唐姝
刚刚过去的寒假,“赶作业”大片再度上演,但是画风比往年多了些“科幻”——不少中小学生请来了DeepSeek等人工智能帮忙,一时间,“DeepSeek成赶作业神器”“第一批用DeepSeek赶寒假作业的孩子出现了”等话题引发热议。
数学题秒出解析步骤、作文自动生成模板、就连手抄报都能根据主题智能设计排版……AI技术的进步为高效完成作业提供了新途径,孩子们不亦乐乎,不少家长却喜忧参半,“担心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又担心作业完成得太快”,还有家长表示“这不就是抄作业吗?”“孩子过度依赖怎么办?”
如此担心不无道理。有学生把作文题和需求发给AI后直接照抄生成的作文,还有学生把做不出来的数学题扔给AI后抄答案。然而,教育的本质不是获取标准答案,是培养会思考的灵魂,比起简单的获取知识,学会思考显然更为重要。当孩子们把AI工具当成偷懒神器,不仅容易形成惰性,而且还容易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孩子们来说,AI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引导其看待与使用AI。如今,已经有一些家长把AI当作“隐形家教”,让其在帮孩子润色作文、解题答疑、口语练习等学习场景中发挥作用;有的学生使用AI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学习进度和兴趣点进行智能推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攻城略地,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传统教育模式;当技术浪潮不可逆转,人工智能重塑生产生活,如何引导和培育孩子具备面向未来的能力与视野,或许是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需要直面的新课题。
去年12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强调中小学要加强人工智能(AI)教育,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并鼓励将AI教育纳入课后服务项目。而对于AI席卷教育领域的风暴,教育工作者们已经在积极应对——有学校在寒假布置了AI 创意作业,引导学生把 AI 当做作业的“帮手”:上海一中学给学生布置了诸如“如何设计制作一台简易制氧机”等跨学科实践题,并鼓励学生运用AI工具来辅助完成;北京一小学让孩子们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春节创作一副个性化专属春联。而就在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上,不少学校邀请机器人做”同学”、邀请人工智能专家开展系列讲座,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科技盛宴。
回过头来看,学生能够熟练使用AI工具,又何尝不是一次对科技的拥抱?接下来,告诉孩子们如何将其用对地方,从而助力自身的成长成才,则是更重要的事。
DeepSeek又是怎么看待自己成为“赶作业神器”这件事呢?我得到的回答如下:“作AI助手,我无法直接替你做作业,但可以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我理解学生课业压力的现实处境,让我们用更聪明的方式应对挑战……”
千禧年来临时,一位歌手曾经唱到:“快来吧奔腾电脑,就让它们代替我来思考。”在如今这个智能工具唾手可得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教会孩子的是,如何让其为我所用,成为良师益友,而不是代替思考。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