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善用“大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兵团日报
2024-05-06 14:05

原标题:善用“大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专门研究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对引导新疆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是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新征程上,新疆高校应当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以增强认同为目标,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特别是要建好用好“大思政课”,为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作出贡献。

聚焦“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在思想内容和价值导向上具有高度契合性,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统筹加强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和课程内容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系统贯穿思政课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把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内涵讲明白、时代价值讲清楚、实践要求讲透彻,帮助各族青年大学生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把握,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要加强教研支撑,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大历史观系统阐释、科学揭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同时,及时将这些最新研究成果作为重要教学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回应各族青年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和热点问题,让教学内容被各族青年大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突出“大思政课”的实践导向,用好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

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广泛的社会实践性,要把思政课堂同社会实践课堂相衔接,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结合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既学好理论的“有字之书”,又用好社会实践的“无字之书”,坚持将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学有机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广泛开展社会调研、理论宣讲、边疆支教、科技帮扶等社会实践活动,让社会大课堂提供生动的鲜活素材,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现实紧密对接、与实践良性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大学生把智慧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

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载体,通过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要深入乡村、企业、社区,让各族青年大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场景中,不断深化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及其时代特征的认识和把握,让社会实践成为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思想厚度、实践温度的大课堂。

拓展“大思政课”的育人维度,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

要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用“大思政课”教育引导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优势,加强线上线下资源衔接融通,切实拓展育人维度,不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覆盖面。

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增量作用,坚持把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用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网络支持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资源开发系统、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资源,组织开发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优质课程,打造开放互动共享的“云端课堂”,丰富优化教学资源供给。善于利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等网络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促进网上网下两个教育场的衔接整合。

要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叠加、倍增效用,发挥高校技术优势,结合教学需要,建设集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为一体的线上教育“云平台”,打造沉浸式学习新模式。鼓励支持高校师生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创作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等作品,推广一批优秀网络文化产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传“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新面貌和民族团结进步新成就,引导青年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高旭斌 魏义婕,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