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对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启示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两个结合”对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启示

来源:文汇报
2023-05-28 08:06

原标题:“两个结合”对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需要在“两个结合”中构建。“第一个结合”是“第二个结合”的基础,并为“第二个结合”提供实践指向;“第二个结合”是“第一个结合”的深化,并通过以文化人的作用推动“第一个结合”,也是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点任务。我们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过程中,要把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有机统一起来。

提出“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珍贵启示,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标志,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当然也需要在“两个结合”中构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两个结合”对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至少有三点重要启示。

必须立足中国具体实际

“两个结合”的第一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表述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坚守,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原理”;又体现了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因为马克思主义除了具有“普遍原理”之外,还具有一些“别国经验”和“个别结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这启示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实际,紧紧围绕解决“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问题,不断推进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这无疑蕴含着对“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批判,更加坚定了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信心。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美好愿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也同样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这就需要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时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成功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当然,对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也必然不一样。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在“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提出之前,通常用“一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表述,这里的“中国具体实际”也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在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时就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但随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日益深化,同“中国具体实际”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就需要使“一个结合”变成“两个结合”的新叙事。这启示我们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过程中,要更加深入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化解了外来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之间的文化矛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有机统一起来。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过程中要更好地把传统与现代贯通起来、融通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两个结合”的主语是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本目的也是一个,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一定的底线,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守。同样,中国式现代化说到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当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不是把这些基本原则当作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可改变的教条,也不是把这些基本原则作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出发点。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中,共产党人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态度和行为准则,这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防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被实用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实用化,这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同样需要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在不断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问题中归纳总结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不能因为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样式”而忽视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要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警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被同化。中国传统文化既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又具有无比强大的同化能力,在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的征服者(武力上征服)被征服(文化上征服)的故事就是明证。鲁迅先生在《华盖集·补白》中用文学的语言深刻地指出:“谁说中国人不善于改变呢?每一新的事物进来,起初虽然排斥,但看到有些可靠,就自然会改变。不过并非将自己变得合于新事物,乃是将新事物变得合于自己而已。”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同样也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即使优秀传统文化也必须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两个结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问题。其中,“第一个结合”是“第二个结合”的基础,并为“第二个结合”提供实践指向;“第二个结合”是“第一个结合”的深化,并通过以文化人的作用推动“第一个结合”,也是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点任务。只有把“两个结合”结合起来,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从“外在”变成“内在”,实现“彻里彻外”的中国化时代化。这也启示我们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过程中,要把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有机统一起来。这既有利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也有利于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独特的世界意义。

陈方刘,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