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测评之名给消费者“挖坑”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不能以测评之名给消费者“挖坑”

来源:南方日报
2023-03-23 15:58

原标题:不能以测评之名给消费者“挖坑”

“无标准测评”、疑似“以商养测”“以测养商”……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在有关“第三方测评”的调查报告中披露了诸多乱象,引发广泛关注。

在中文语境中,“第三方”往往给人以客观、公正和独立之感。而“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CNAS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具有非官方性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第三方测评”的积极意义不容抹杀。一方面,不少消费者存在“选择困难症”,如在购买数码美妆等产品之前,参考测评意见是很多人的习惯;另一方面,“第三方测评”也是官方测评资源的必要补充,作为一种外部监督,用得好可以促进商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然而,“第三方测评”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种草”“排雷”的动力从何而来?根据媒体调查,不少测评平台并不是冲着公益而来,电商、广告、付费测评等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有从业人员这样直言:“合理的利润是要的,我们要养活自己是吧?”由此不难理解,“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这一行业中为何如此常见。

一般而言,测评方收取会员费来弥补部分成本,是比较理想的盈利模式,但事实证明,在一个尚未发育成熟的市场中,实现这一点相当不易。据中消协的报告,整个“第三方测评”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参与主体呈现零散特征,具备法人背景的账号仅占比23.4%。

“欲审曲直,莫如引绳。”基于对新生事物包容审慎的原则,“第三方测评”在探索合理的经营逻辑的同时,也要经受来自政府、行业协会、消费者等主体的多方检视。最起码,测评机构要对得起良心、守得住底线:不能“有钱就是爷”,以测评之名给消费者“挖坑”;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自设标准、自说自话、自砸招牌……

真实是测评的生命,口碑是测评机构的本钱,这理应成为共识,不能任由“第三方测评”虚假测评干扰正常的市场秩序。对于种种乱象,应及时建章立制,提高准入门槛,出台更精细化的制度设计,比如此前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以经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服务的,应当显著标明“广告”,就体现了监管理念的与时俱进。同时,网络平台要守土有责,畅通投诉机制,强化问题账号审核。此外,就测评的真实度而言,消费者最有发言权,如何建立群众监督体系,不失为有待探索的方向。(高维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