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丨河北:钢铁大省向绿而行 - 时政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丨河北:钢铁大省向绿而行

来源:新华社
2022-09-26 08:00

原标题:

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丨河北:钢铁大省向绿而行

新华社石家庄9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张涛、高博

破解“一钢独大”困局、摒弃“黑色增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钢铁大省河北向绿而行,燕赵大地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2021年10月11日拍摄的河北省乐亭经济开发区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的全景。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摄

摒弃“黑色增长”

54岁的么占坤是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钢铁行业已经工作近30年。十年前,他曾在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工作,那时,“钢铁围城”是唐山最大的难题。

“当时钢厂工作环境差,企业生产排放的黑色粉末弥散在周边地区,院里停放的车每天需要擦拭。”么占坤说。

钢铁是河北的支柱产业。十年前的河北,炼钢产能峰值时达3.2亿吨,约占全国四分之一。产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过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10个城市,最多时有7个在河北。

结构性产能过剩倒逼钢铁行业进入“减量发展”时代。2018年12月28日,随着国丰钢铁浇完最后一炉钢,这个在唐山丰南生存了25年的钢厂正式停产退出。“当时看着工作多年的厂房被拆除,心里很不舍。但产能过剩不解决,行业优化升级就无从谈起,必须以大局为重。”么占坤说。

破解“钢铁围城”,不断向海而生。2020年9月7日,京唐港码头腹地,一座新高炉点火运行。从唐山市主城区到渤海之滨,有着近80年历史的河钢集团唐钢公司顺利完成接力。

白色是唐钢新厂区建筑物的主色调。“绿色环保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已经成为共识,我们新厂区采用130多项先进绿色环保新工艺、新技术,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整个生产链条全工序实现了超低排放。”河钢唐钢能源环保部部长庞得奇说。

钢铁是河北大力调减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缩影。记者从河北省工信厅了解到,十年来,河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火电六大行业调减产能任务,钢铁产能由峰值时的3.2亿吨调减到2亿吨以内,钢铁冶炼企业从123家减至39家,15家钢铁企业完成退城搬迁。

2021年10月11日拍摄的河北省乐亭经济开发区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的轧钢车间。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摄

抢抓战略机遇

薄如蝉翼的陶瓷片,却能为一盏400瓦LED灯提供散热——这是中创燕园半导体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热导性氮化铝陶瓷基板。

这家公司由北京大学相关技术孵化而来,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落地生产,实现了从实验技术到产业技术开发和量产的跨越。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介绍,自2015年设立以来,创新中心已吸引包括中创燕园、中国信通院等432家企业和机构入驻办公。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河北抓牢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不断在服务京津中寻求新的突破。截至目前,河北已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1万个,其中法人单位2.9万个。

地处京津冀腹地的雄安新区,机械轰鸣、塔吊林立,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雄安新区设立五年来,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正拔节生长。

9月7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国星网雄安新区总部大楼建设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朱旭东 摄

总面积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是雄安新区率先建设区域,承担着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的重任。目前,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疏解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也基本确定选址。

截至2021年底,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3500多亿元。着眼于城市显雏形、出形象的总体目标,今年安排230多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000多亿元。

十年来,河北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动能补位发力。2021年,河北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1.15万亿元,成为继钢铁产业后第二个万亿级产业,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6.1%,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第一动力;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5%,比2012年提高10.7个百分点。

绘就绿色画卷

今年7月2日,工作人员在白洋淀南部水域拍到一幅珍贵画面——一只青头潜鸭雌性成鸟带着4只雏鸟正在水面上凫水、觅食,怡然自得。

这是在白洋淀拍摄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 新华社发(刘洵 摄)

经中国青头潜鸭保护监测工作组组长丁长青等业内专家研讨确认,青头潜鸭雌鸟与雏鸟共同“亮相”白洋淀,证明白洋淀湿地成为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的繁殖地之一。

鸟类是环境的“生态试纸”,对水环境要求极高的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落户”,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有力佐证。如今,白洋淀水质已从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跻身全国良好湖泊行列。鸟类种群数量已经达到237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31种。

十年来,河北这一传统工业大省正提升“颜值”,改变“气质”。

77岁的石家庄市民王汝春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从2014年开始,他每天早晨站在阳台上给天空拍照,这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他把这些照片存放在电脑中一个名为“跟踪雾霾”的文件夹中。

“污染严重时,别说远处,对面的楼都看不清。现在,照片里的灰蒙蒙越来越少,蓝色越来越显眼。”王汝春说,他早已将文件夹改名为“追踪蓝天”。

王汝春的“天空写真”,见证了河北的绿色发展之路。这十年,绿色正成为河北最亮丽的发展底色。河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河北全省PM2.5平均浓度由2013年104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8.8微克/立方米。今年上半年,河北各市全部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名单。(参与记者:刘桃熊、王民、巩志宏、曲澜娟  报道员:柴立、郭强)

监制:赵丹平、李志昂

统筹:李凯、侯东涛、杨咏、夏小鹏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责任编辑:石婷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