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制药北元分厂工会开展“两个平台”建设
//www.workercn.cn2016-08-17 11:41:14来源: 中工网——《河北工人报》
分享到: 更多

  ■技术革新给企业带来了新变化

  北元分厂钳工组组长、兰欢平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兰欢平,继去年改造设备关键部件彻底解决个别品种注水溢液问题,创新成果跻身全国领先之后,今年又承担了充氮装置改造的自行设计研制课题。

  粉一车间主任陈利明提出,车间里有两条生产线,生产充氮冻干氨苄产品的螺杆分装机上,没有自动上粉的模具。生产线上的女职工们需要把一个重达10公斤的原料加料器皿,徒手举至2.1米的高度才能实现上粉,希望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兰欢平毫不犹疑地接下了这个课题。他不仅利用上班时间到生产线上现场观察、琢磨,还在周末生产线停车时,加班加点,探索用气流分装技术代替螺杆分装,先后经过10个月的设计、总结、试验,宣告成功,既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减少了人为干扰因素,实现了提升产品洁净度级别的愿望,同时也让产品日产量逐步从改造前的日产10万支,提高到后来的12万支、18万支,产量比改造前提高了80%。从经济效益角度计算,降低成本100万元。

  类似的技术革新和项目攻关工作,正在北元分厂的各个车间次第展开,如火如荼。粉二车间机修组负责人、边鹤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边鹤,通过技术改造,降低了贴标机停机率的技术成果,上个月,刚刚捧回本行业2015年度国家QC成果一等奖。

  电钳组2班的职工李涛,针对灭菌隧道烘箱风机间歇性出故障的情况,他采取错时维修方式,利用每周周末生产线停车时加班检查维修的方式,对6台隧道烘箱的数据参数逐台检查做记录,进行调整维护。对此,该车间的主任陈利明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机器坏了,需要降温8小时后维修人员才能进行维修,车间三条生产线都要停产,50多人要停下来待工,既影响了企业效益,职工利益也因此受影响。陈利明说,在实行项目管理之前,一年要出现类似故障二三次,从2105年7月1日该制度实行后至年底,没出现过因机械故障主动停机。我们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是“机械医生”。

  两个平台建设、项目化攻关激发出的效能,正在呈几何式放大,点燃了职工们岗位奉献的激情,技术革新带来的新变化,节省和降低的生产成本,都变成了让企业和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王井堪)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