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戴林:让安防“中国元素”闪耀世界
//www.workercn.cn2015-11-12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坚守科研一线

  “杀手锏”层出不穷

  一直以来,戴林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杀手锏”产品层出不穷。

  透雾技术针对天津雾霾多发,监控设备不容易看清路况的问题,戴林团队研发出一种大变数摄像机,把简单的光学透雾与电子透雾整合在一起,解决了雾霾时设备看不清路面的状况。

  制高点监控技术“夜间能看到3公里之外的车牌与驾驶员的脸”。戴林介绍,不同于过去摄像机仅仅看到图像,这款高速摄像机还可以看懂内容,比如车辆违规掉头、车牌号是多少、车标是什么颜色、是否超速,一台摄像机都能够解决。

  戴林最初也是以做安防工程和系统集成为主。创业初期,一家用户单位找上他,询问能否针对司法审讯的具体要求进行系统开发,如视频画中画叠加、同步录像等等。这就意味着必须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核心技术产品。

  经过努力,戴林克服技术难关,逐一完成了系统的研法和和设置,令客户刮目相看。

  今年,戴林开发出“星光级摄像机”,解决了现有路口闪光灯抓拍影响司机视觉的问题,降低了事故几率和对人眼的影响。

  戴林通过安防核心技术,代表民族产品、民族技术、民族品牌向全世界展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坚持产学研结合

  更喜欢人们称他“戴老师”

  接触戴林,能看到素描中深藏的骨架——实事求是的精神,“成功是在失败前还活着,安防科研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我自己”。我们循着这句话,在他的言谈举止与创业过程中,感受着戴老师身上“脚踏实地”的精神磁场。

  创业之初的艰辛,远不止施工受伤。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简陋平房俨然变成了一个实验室,从工程施工到业务销售,他身兼数职。白天洽谈业务,晚上挑灯测试,验证数据。为了推销产品,一个人骑自行车背着设备去上海参加展会,为吸引客户连上厕所都无法离开摊位。

  参加展会的多路音视频切换器,全国当时就他一个能做得出,现已是国家标准;经过他改造的养猪场,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从曾经脏、乱、差的养殖场变成了标准化、智能化养殖基地,成为文明、生态的样板。“如果现在有安防展会,我的产品肯定在最核心的展位。”戴林自豪地说。

  创业初期,走“技术立企”之路难度可想而知,他毅然选择了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立企”之路。

  高高的个子,普通平底眼镜。相比“戴总”,戴林更喜欢人们称他“戴老师”。留心的人会经常在校园里见到“戴老师”的身影。“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以高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2014年,针对核心算法、智能识别、物联网技术、高清技术等引领数字安防产业的关键技术集中开发,戴林建立了国家级院士工作站, 新产品销售收入现已占总收入90%以上,产学研为新技术转化和新产品创新提供着核心动力。(本报记者 郭 科)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