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变
12名高级专家“弃官从研”
田间专家“破格”晋级
热科院南亚所副研究员石伟琦是12名“弃官从研”的其中一位。这位刚刚40出头的所领导班子成员,在过去的5年任职期间成绩显著,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肯定,许多人认为他“前途无量”。然而就是在这时候“辞官”了。
“考虑有二,一是管理和科研对人的要求不同,管理需要人均衡发展、处事圆融;而搞科研,则需要钻研与冒险精神。”石伟琦说,自己性格更适合做科研,如果两头兼顾,会两头都顾不好。
其二就是,热科院贯彻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让资源向科研人员倾斜,让管理人员更职业化、专业化。
“以前领导干部占用的资源多,有些领导承担或挂名的科研项目多达八九个,而现在规定处级以上干部最多只能承担一个科研项目,科级一项也不能承担。同时,管理人员不能从所从事科研平台里获取除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奖励以外的其他报酬和福利待遇。”热科院人事处处长唐冰说,“此外,我们允许科研人员带项目入股企业、创办企业等,但是管理干部不能。”
“杂事少了,可以集中精力搞科研了。”辞去所长助理,石伟琦就从办公室扎进了试验田。
“管理人才也是不可少的,实际上,我们是通过两条线进行管理。让科研人员专心从事科研时,也让管理人员安心于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各自有晋升渠道。”唐冰说。
而那位被“破格”晋级的幸运儿是热科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高景林。报名竞争正高职称的院里有60多位,但只评选15位,竞争很激烈,“我没有一个高档论文成果(署名为第一作者的省二等奖以上)”高景林说。
不过,高景林却有另外的“强项”,就是他的科研成果老百姓认可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用高景林的话说,他的研究缺乏论文所需的精准性,但是符合田地的实践生产,研究过程也是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
高景林研究的项目是蜜蜂授粉技术。近年来,随着海南冬季瓜菜发展迅速,每到授粉时节,就出现人工荒,高景林的研究项目正好破解这道难题,同时节约了瓜农生产成本还帮助蜂农拓宽收入来源,同时在提高瓜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等均有效果。
高景林从副研究员晋级为研究员,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热科院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新政策就提出,破除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的论资排辈观念,在科技、生产、服务“三农”一线的专家优先倾斜或破格晋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也向基层和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树立以人为本、注重基层、注重业绩的用人导向。”热科院党组书记李尚兰表示。
赢
技术参股企业,科研企业实现共赢
成果费为项目后期提供资金支持
“美月”西瓜以120万元品种转让费和技术服务费转让给海南本地农业企业;以椰子油冷榨技术入股美椰公司;水稻新品种有偿转让企业;艾纳香加工技术有偿转让企业……今年,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捷报频传。
“多年的努力终于落地生根。”热科院品资所研究员党选民是“美月”西瓜的主要科研人员,今年美月西瓜被陵水润达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60万元转让费和60万元技术服务费获得品种权,并正式投入生产和市场。
农业是海南主要产业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海南瓜菜品种更新换代比较缓慢,而本地品种更是少。目前海南省种植的西瓜品种为20多年前从台湾引进的品种,在抗病虫害、品质等方面均有所下降,需要有新的品种进行调整。
“西瓜是病虫害高发的作物,农药使用量较多,而‘美月’的无土栽培,可以减少一半的农药使用量,采摘前20天,绝对不使用农药。”党选民说,之所以能够取得企业的青睐,还有“美月”的品质,糖含量达到12%-14%(一般的西瓜为10%-11%),肉质细腻爽口、皮薄,仅0.3厘米。
海南陵水润达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业技术部经理蔡杜颖说,普通的西瓜收购价仅1.5元/斤时,海南省自主选育的新品种精品小西瓜收购价却达到7元/斤-8元/斤,每亩纯利润达到1.5万元。
而热科院椰子所的“天然椰子油冷榨技术”转化是以技术入股企业,得到了海南美椰公司25%股份。
“这是一个多赢的举措。”海南美椰公司常务副总叶跃济说;“科研单位有过硬的技术,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有优势,双方合作既能为市场带来好的产品,也为科研单位和企业带来效益。”
王富有介绍,科研单位以技术入股企业,会更贴近企业和市场,随着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变化,科研团队可以及时进行相应的技术调整,如果按照传统向国家再次申报项目再到转让企业等一系列过程,时间会拖很久,甚至在申报时就碰到难题。
高景林就深有感触。“农业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有很多的配套技术,比如蜜蜂授粉技术就会与灌溉控水等技术相关联,水份过多、蜜蜂会误以为下雨不出来授粉,而水份过少又不利于作物生长。而控水这项技术难以向财政申报项目。”高景林说,现在技术服务费的处置权交给了科研团队,我们就可以利用这部分经费逐步完善这项技术。
高景林说,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到科研单位和科研团队的意义不仅是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最关键的还是让科研人员有经费逐步完善已经投入实践中的技术。
“变化是显著的,以前不少科研人员关注的是研究课题能不能发论文、能不能评奖。而现在不少科研人员开始注重成果转化,主动与企业对接,甚至在研究项目的选题上就会主动找到企业,询问企业有什么问题。”孟晓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