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职工话题-正文
福文化
//www.workercn.cn2018-02-11 08:08:43来源: 浙江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年根底下,得闲去集市闲逛,到处都是红彤彤的“福”字和对联,把眼睛耀得都花了。那些大红的“福”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五花八门,圆的,方的,镂空的,描金的,应有尽有。从行书草书,到隶书楷书,还有小篆,各种字体,大显神通。这些“福”字,表达了普通大众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把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

  旧时风俗,把“福”字贴在大门上,表示开门纳福;把“福”字贴在粮仓上,表示五谷丰登;把“福”字贴在牲畜圈上,表示六畜兴旺。中国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普通大众精神层面的一种追求。

  中国最早的文献古籍《尚书》中曾说人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古人衡量幸福的方式很特别,衡量幸福指数是把寿命放在第一位,一个人活得年纪越大越幸福。然后考量是不是家境殷实,生活富裕,地位尊贵,不用为衣食发愁也是一种福分。当然有钱还不算完,最好是健康平安,心灵安宁,有命消受富有与尊贵。在没病没灾的基础上,修身立德,心性仁善,宽厚待人就更完美了。最后一条是善终,古人把享尽天年,命数尽,身体无病无痛,安宁从容,没有挂碍,自然归天视为一种福分。

  “福”这个字最早出现在甲古文中,中国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且一直延用至今。“五福”的考量,看似平常,如果追究到细节,其实每一条都挺难做的,如果把“福”字的含义就字面理解,也无非就是有衣穿,有饭吃,有田种,这就是一个人幸福的全部意义所在,看来我们的先民对“福”字的理解,简单,朴实,并无附加条件和额外要求,是后人对“福”字的理解和追求做发散思维状,一味的向外求,并不满足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对“福”字的理解因人而异,“福”其实是一个动态语汇,是一种模糊的概念,有指向却没有尺度,全凭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且每个人的心目中,对“福”的理解和要求都不会一样,有人认为“吃亏是福”,有人认为“心安是福”,有人认为“富贵是福”;也有人认为“清者,福之所集也”;也有人说“全寿富贵谓之福”。

  有人说:“享福容易,吃苦难”,其实我觉得享福未必容易,学会惜福就更难了,人们常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轻狂,慢怠,背道而驰,结果离幸福越来越远。记得年少时,有一段时光是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外祖母是一个节俭的老人,不管日子穷富,每餐饭都会把碗中的米粒吃干净,掉在桌子上的米粒,也会用手指拈起来放进嘴里,她常说:“人这一辈子,只有惜福,才会有福。”

  源远流长“福”文化,在每个人心中都会留下深深的烙印,不管你对幸福的概念如何理解和领会,但是敬畏、感恩、知足总是不会错的。(王晓宇)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