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退休工人邱文成:“没啥故事”的故事
//www.workercn.cn2014-10-05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新华网哈尔滨10月5日电(记者 范迎春)身着一套深灰色的西装,头发梳理得很整齐,今年65岁的邱文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从1971年正式参加工作到2009年退休,邱文成一直在哈尔滨“三大动力”之一的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工作。

  “当了一辈子工人,参与制造的设备不少,没出过差错,也没创造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挺平淡的,也没啥故事。”爱好绘画的邱文成这样说。他这几句话就像一幅素描,用在与他同年代的大多数工友们身上都合适。

  北方秋意渐浓。邱文成到商场给孙子买件加厚的运动衣作为6岁生日礼物。国庆节期间,他与老伴在家里张罗了两桌酒席,宴请身边的亲朋好友。

  1949年4月出生,与新中国一同告别饥寒窘困、一同成长的特别经历,让邱文成感慨万千。生活中那些不算是“故事”的故事,便从国庆家宴的预算开了头。“花销五六百块钱吧,荤的素的各一半,白酒、啤酒、红酒一样不少。”邱文成说。

  邱文成清楚地记得,他十一二岁的时候,赶上国内三年自然灾害。自己因为吃野菜中了毒,脸肿得睁不开眼睛。一天,住在乡下的姥姥来家里串门,说好久没见到肉了,家里没钱也没地方买肉,就用淀粉做了一些“人造肉”招待姥姥。

  “那时我心里想,将来条件好了,一定好好请姥姥吃顿肉。”邱文成说。

  姥姥活到1994年去世。那时候,姥姥自己家里也早已不缺肉吃了。

  1969年,高中毕业的邱文成被学校推荐到一家军工企业实习,1971年正式到汽轮机厂模型车间当工人。

  激动的心情持续了没多久,因为邱文成看到,车间里机床设备闲置着,年岁大一些的师傅们凑在角落里聊天、玩扑克牌,自己整天无所事事。当时正值“文革”,厂里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复苏,哈尔滨汽轮机厂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新一轮的鼎盛时期。“订单一个接着一个,我们每天加班加点干活儿,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邱文成说,“那时候每次接到新任务,就会特别兴奋。看到自己亲手生产的设备整齐地摆放着等待出厂运往国内国外,我们特别有成就感。”

  从大型火电汽轮机,到核电汽轮机,到工业汽轮机等等,邱文成对自己参与制造的一台台设备如数家珍,其中不乏安装在国内外重要工程中的“金牌设备”。他说:“看到国家越来越强大,心里特别自豪。”

  退休前,邱文成是车间里的“才子”,喜欢画画,作品还在《工人日报》发表过。他是技术“大拿”,编写的产品质量标准在全厂推广应用。虽然许多事情都是义务的,但是邱文成做事像对待产品一样一丝不苟。

  现在的邱文成,不想让自己彻底成为“闲人”。每天晚饭后,邱文成雷打不动地坐在电视机前,收看6点半的省内新闻和7点钟的新闻联播。“这几天看新闻,规定不让在风景区里开会,这事管得就很有用。”他说,“照这样坚持抓下去,把贪污腐败、分配不公平这些问题解决好,国家一定会更富强,老百姓生活就一定会更好。”

  邱文成如今最大的愿望,是尽快把老伴的心脏病治好,让他们能一直活到一百岁。“到那时,我们与共和国共庆百岁生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