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国筑路人:五星红旗在,路桥人就在
//www.workercn.cn2014-10-05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新华网比什凯克10月5日电(记者陈瑶)“亲爱的,帮我多去看看爸妈。你那里已经12点了,早点睡吧,拜拜。”吉尔吉斯斯坦时间晚上10点,今年刚30岁的张鑫关掉了和妻子的视频通话,站起身望了眼窗外被风刮起的黄土,准备休息。次日,他要和往常一样6点起床,进行一天紧张的工作。

  张鑫是中国路桥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公路修复项目25公里项目部70多名中方工作人员中的一个。他们就在人烟稀少的比什凯克-巴雷克奇路段过着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25公里项目部所负责的是中国路桥承建的、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通往旅游胜地伊塞克湖公路修复项目的一部分。

  曾在非洲工作过的张鑫由于工作出色,目前已提升为25公里项目部经理。张鑫和妻子经由同事介绍认识,由于多年在国外施工,只能通过网聊加深彼此了解。就这样和妻子“网恋”两年半后,他们终于在2012年结了婚,婚后10天,张鑫便由于项目需要,匆忙返回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工作岗位。

  在去25公里项目部的路上,一些路人见到记者的中国脸庞以及外国企业车牌,都会冲记者大声说“China Road”,并竖起大拇指。

  英文普及率很低的吉尔吉斯斯坦人怎么说起了英文?记者询问了离营地不远的一名当地村民阿赫马托娃。她告诉记者,中国路桥一直热心帮助周边村民以及过路司机。他们看到路桥人工作服上写有中国路桥的英文,为了好记,中国路桥的前两个英文单词“China Road”便在当地老百姓中传开了。

  在旅游旺季,一些村民希望在路边做生意,都会找到插着中国国旗的中国路桥基地,希望工作人员帮他们拉料、平场地、搭建蒙古包。阿赫马托娃说,她身边接待茶客的蒙古包以及周边的一块平地便是中国路桥帮助做的。吉尔吉斯斯坦许多当地人的车年久失修,遇到抛锚,很多人都会想到去找路桥。因此当地老百姓和路桥人建立了深厚感情。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要帮忙,找路桥。”

  当地司机伊格尔告诉记者,他每年需要多次往返比什凯克至伊塞克湖,在伊塞克湖公路修复项目开始前,道路因为年久失修,坑槽、裂缝、高低起伏的路况让司机们叫苦连天。而现在随着一些路段项目的完工,平整、宽敞的公路帮助司机们大大缩短了车程。

  据了解,中国路桥吉尔吉斯斯坦办事处自2001年成立以来,先后承建近20个项目,工程项目履约率为100%,质量均达到优良水平。其中修建的南北公路是联通吉尔吉斯斯坦南北部的重要交通大动脉,而比什凯克-吐尔尕特则像一条连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纽带,成为一条两国陆上的“新丝绸之路”。

  在这里,中国路桥的筑路人伴着不断向前推进的桩号,在绵延的群山间、在急驰而过的车辆旁、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日复一日地为吉尔吉斯斯坦修建着一条条国际标准的宽阔大道。

  于是,“成就感”便成为支撑路桥人一年又一年留在项目营地的原因。

  张鑫告诉记者,每当在异国他乡看到五星红旗,便觉得五星红旗在对他说:“你在异国他乡一定要保重,要好好的。”而他也想对五星红旗说:“希望你飘得再高一点,去的地方再多一点。”他说,吉尔吉斯斯坦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因此他希望,“能让丝绸之路沿线的老百姓都感受到我们这个崛起的东方邻国所带来的热情和友好。让更多人爱上五星红旗、爱上勤劳善良的中国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