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南京大屠杀:30户家庭108位死难者的控诉(图)
//www.workercn.cn2014-12-02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12月1日,南京金陵中学一名学生在首发式上领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高中版)赠书。

  “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姐姐和小妹们,你们好吗?多少次在梦里与你们相遇,我多么渴望再吃一串外公外婆给我买的糖葫芦……”1日上午,位于南京城西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夏媛替外婆读着给遇难亲人的信。

  为迎接首个国家公祭日,1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启动。这是我国第一次以集体组织的形式,举行家祭活动。今年2月,我国通过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家祭活动

  对30户家庭遇难者名单进行陈列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前,新增加的一堵黑墙引人注目。黑墙中间用中、英、日三国文字刻着“30户家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周边刻着一连串名字。

  “镌刻在冥思厅黑墙上共有108位死难者名单,他们是整个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死难同胞的代表,这每一户家庭,都曾过着平静的生活,但在日军的侵略下,家破人亡。”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对这30户家庭遇难名单进行陈列,就是为了告诉人们,30万不是冰冷的统计数字,而是由一户户家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组成。

  聂佐成、聂周氏、夏庭恩、夏聂氏、夏淑芳、夏淑兰、夏淑芬,黑墙上的这七个名字,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亲人。在七十多年前的那场人间浩劫中,老人一家有7口人遇难,年仅8岁的她与4岁的妹妹得以幸存。

  1日的家祭活动在新增的名单墙前启动。据了解,1日开始到20日,部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属家庭参加此次家祭活动,通过在名单墙前上香、献花、跪拜、诵读祭文或家信等形式,悼念遇难亲人。夏淑琴祖孙四代6人参加了家祭仪式。

  悲惨遭遇

  南京陷落当天夏家9口人有7人惨死

  夏淑琴,1929年5月出生在南京。日军进攻南京前,夏家共有9口人。外祖父聂佐成(70多岁)、外祖母聂周氏(70多岁)、父亲夏庭恩(40多岁)、母亲夏聂氏(30多岁)、大姐夏淑芳(16岁)、二姐夏淑兰(14岁)、大妹妹夏淑芸(4岁)、小妹妹夏淑芬(1岁)和8岁的夏淑琴,一家人租住在城南新路口5号一个房子里。

  灭门惨剧就发生在南京大屠杀开始的第一天。1937年12月13日上午,一队日本兵约有30人来到夏家门前敲门,刚刚打开门的哈姓房主就遭到枪杀。父亲看到这个情况,跪在日本兵面前恳求他们放过家人,也被日本兵用枪打死。

  母亲吓得抱着1岁的小妹妹躲到一张桌子下面,被日本兵从桌子下面拖出来,日本兵从母亲手中夺过小妹妹,把她摔死在地上,接着他们扒光了母亲的衣服轮奸后刺死。随后,外祖父、外祖母及两个姐姐也相继遇害。

  “当时我躲在床上的被子里,由于恐惧,吓得大哭,被日本兵用刺刀在背后刺了三刀,当时就昏了过去,不省人事。也不知过了多久,我被大妹妹夏淑芸的哭声惊醒,看到周围全是亲人的尸体,我们俩哭喊着要妈妈……”夏淑琴回忆道。

  侥幸活下来的夏淑琴姐妹靠家里仅剩的炒米、锅巴活了下来。直到14天之后,才先后被“老人堂”(慈善机构)和舅舅收养。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