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充满代购又温情无限 那些年,来自长辈的独特礼物(组图)

2019-01-31 09:09:49 光明日报

  记忆中的那盏铁灯笼

  上小学时,有一年的寒假作业是:开学交一个灯笼。于我,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父母两地分居,父亲在另一个看起来无边无沿的城市。母亲和我在家,她上班很忙,还要照顾爷爷奶奶。

  假期中,我一个人乘上火车去姑姑家。姑姑家在山脚下的一个厂子里,平屋前种了不少的花和菜,这是姑父的耕种。姑父不大爱说话。我在屋子里,他进进出出,拿着工具收拾园子,收拾杂七杂八的器械。姑姑在房间里准备着我最喜欢吃的菜。

  不记得怎么就说到了灯笼。“让你姑父做。”我的作业成了姑父的作业。姑父从没做过灯笼,他不知从哪里找来了竹篾子,比画着,自己琢磨着造出一个灯笼。很快,我的作业被他完成了。

  我以为“交完卷”就完了。但一天傍晚,姑父竟然又拿来一个铁骨架的大灯笼。见过塑料的、竹条做的,从来没想过铁条也可以做灯笼。

  姑姑说,你姑父说你一个人坐火车,挤来挤去,那竹篾子灯笼不结实,容易坏。这铁灯笼不怕挤,顶多就是纸破了,糊个纸就容易多了。

  工厂剩料多,大概是姑父一次次看着地上那一堆堆锈铁,突然奇思闪现。下班后,就在车间每天做一点,裁出合适的尺寸,打出合适的弧度……

  返校后,老师同学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灯笼,满脸的惊诧。想来,是永久的遗憾,不记得老师是否又把这个作业发给我们,也想不起灯笼最后去哪儿了。

  现在,每每看到满街挂上红红的灯笼,心中总暖暖的,总会想起那盏独一无二的铁灯笼。

  后来,每逢到姑姑家,铁灯笼就成了永远的话题。后来,听说姑父戴上了助听器。后来,姑父就走了。

  (作者:郭维兰,系媒体工作者)

  祖母的菜橱

  小时候在农村,我总盼着过年,盼着享用一年中最讲究、最丰盛的一顿饭。这里面有个小故事,每每想起,都让我悲喜交集。

  我童年时期家里非常贫困,我的祖母勤俭节约,积攒了一年的钱,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做一桌子好菜。祖母会把烧好的菜放进菜橱锁起来并把钥匙藏好,留着招待客人。我家里有七八口人,大家都喜欢吃肉。尤其是年长我十来岁的七叔和八叔,看到红彤彤的猪头肉,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他俩会在门后窥探祖母藏钥匙的过程,趁祖母外出串门的时候,偷偷拿钥匙开锁,拣几块肉吃。当然,“分赃”时肯定不会忘了我。

  祖母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菜橱,发现菜橱有被人动了的痕迹,就会挨个闻我们的嘴吧。轮到七叔和八叔时,他们唇齿留香,证据确凿,免不了挨一顿板子。轮到我时就假装什么都没闻到,不发一语,只是微笑,谁叫我是她的宝贝孙子呢。

  祖母和她的宝贝菜橱,想起来虽然心酸,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幸福。长大以后才懂得,这种幸福不是来自于食物,有没有肉吃不是关键,只要全家人能团团圆圆就好了。

   (作者:刘杰,系安徽省寿县迎河中学教师)

   (记者 李婷采访整理)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王妍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策划“春暖花开”

  • 专题

    2019我和我的祖国一起走过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