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集体合同-正文
酒泉泓坤:工资协商个性化 一人一个加薪法
//www.workercn.cn2015-04-21 07:34: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改制阵痛”中的人情冷暖

  “咱们同事归同事、交情归交情,现在我也愿意和你一起干,但其他企业的工资确实很诱人,你就让我走吧”

  酒泉泓坤的前身是酒泉市水利水电工程局。2006年5月,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公开拍卖,这家市属正县级的事业单位一夜间成了民营企业。

  改制前,由于种种原因,单位负担沉重,人心涣散。酒泉市委市政府为此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拍卖,起拍价600万元。

  作为一家延续了37年的事业单位,当时的水利水电工程局拥有许多行业认可的资质,因而拍卖公告一出来就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家企业报名竞拍。

  许多老职工不忍心单位让别人买走,纷纷找到副局长李锦玉,“你年富力强、懂经营,我们大家给你凑钱,你去竞拍,我们以后一起干。”

  开拍的那天,一家原以为胜券在握的企业,一大早就派人拿着封条和大锁守在水利水电工程局的院子里,只等着拍卖落槌后全面接管。

  那天早上,职工们群情激动围着李锦玉凑钱,有人把老人看病住院、子女上学的钱都交到了他手里。李锦玉说:“那一天,职工们四处举债,真是借了千家万户的钱,帮着我把企业买下来。”

  企业改制后的最初3年内,酒泉泓坤异常艰难,李锦玉一面要连本带息还账,一面要完成企业的设备更新。这段时间,一些曾支持他的职工却选择了离职。

  那时间,酒泉及周边地区的风电、光电产业突飞猛进,相关技术人员异常抢手。有员工对李锦玉说,“咱们同事归同事、交情归交情,现在我也愿意和你一起干,但其他企业的工资确实很诱人,你就让我走吧。”

  改制后的3年,酒泉泓坤的老员工被挖走了多一半,还都是技术骨干。

  李锦玉为此思索:什么样的工资才能留住企业发展的急需人才?

  2009年,在市总工会的组织动员下,酒泉泓坤成立了新工会,李锦玉和新当选的工会主席傅艳花谈:“工会组织能否帮助企业找到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薪资办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酒泉泓坤逐步形成了工资四轮协商机制,不仅帮助企业摆脱人员流失的危机,而且还引发了倍增效应,几年来,企业职工人数翻一番,营业收入翻两番,一跃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过去曾被外面“挖”走的技术骨干又主动回流。

  在李锦玉看来,让员工领到体面而稳定的收入还远远不够,在一次次的协商中他更感到,必须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为此,企业近3年来共投入70多万元开展员工培训,支持员工提高学历和职称,“让职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同心划大船,才是企业的和谐发展之路”。

  大有可为的个案协商

  仅仅靠一纸工资集体合同无法满足所有职工的需要,对职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工会努力的方向

  “王书记好!”在酒泉泓坤的光伏发电厂,运行值班员张明生远远地就对迎面而来的这位长者打招呼。

  被称为王书记的人,叫王永兴;他的身份是酒泉市委组织部派驻企业的党建组织员,之前,他曾担任酒泉市总工会的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2011年,酒泉市委、市非公有制企业工委和肃州区委先后抽调43名熟悉党务工作、又刚刚退休或退居二线的机关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帮助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从此,王永兴在酒泉泓坤成为不拿一分钱,却按时准点打卡上班的“编外员工”,全身心投入企业的党群工作。

  “作为改制企业,不是党委政府甩包袱,也不是工会组织的撂荒地。”王永兴说,早在来酒泉泓坤之前,市总工会就非常关注企业的发展,支持企业组建工会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王永兴担任组织员后,和工会主席傅艳花携手,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员工的业余时间,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大赛、运动会、演讲比赛、文娱晚会、演唱会等文体娱乐活动和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傅艳花多次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培训活动,从一开始的“不会谈”、“不善谈”,逐步成为工资协商的高手,“是上级党委和工会组织的支持,给了我说话的分量。”

  对于酒泉泓坤的“四轮协商”,酒泉市总工会的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湖德分析说:“一些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适于开展工资的个案协商,为职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此作为企业普遍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补充和完善。”

  员工们说,“你的每一次协商,都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几年来,傅艳花利用一切机会,搜集同类企业、本地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寻访慰问每一位职工的家庭状况和生活负担,许多时候一些员工对自己的工资预期“不愿说”、“不想说”,而傅艳花都能准确预判。

  她认为,企业虽小,但发展前景好,企业内部有专家型的人才,年薪10多万元,也有辅助性岗位、年薪三四万的职工,仅仅靠一纸工资集体合同无法满足所有职工的需要,对职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工会努力的方向。 (中工网记者 康劲)

1 2 3 共3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