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3月22日 星期一

内蒙古建成123个零工市场,覆盖所有旗县区

告别“顶太阳”“蹲马路”,零工们有“家”了

本报记者 李玉波 本报通讯员 靳鸿嘉
《工人日报》(2024年03月22日 06版)

“以前找活都在马路边,夏天风吹日晒,冬天天寒地冻,现在我们有‘家’了,三轮车也有地方停,找活更容易了。”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的水电工张景一边浏览着零工市场的用工信息大屏幕,一边跟记者介绍。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人社部门会同相关单位,推进全区零工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和零工“务工难”等问题。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将“每个旗县至少建设1处零工市场,促进灵活人员就业”列为政府工作报告中43件民生实事之一,同年9月,全区103个旗县区建成零工市场123个,实现所有旗县区全覆盖,为灵活就业人员与用人方搭建起高效便捷的对接平台,有力促进充分就业。

科学规划“谋布局”

九原零工市场坐落于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古城村,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村集体和职业培训学校共同成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管理运营。自2023年9月开业运营以来,前来零工市场登记招工的企业达到90多家,有效服务了麻池镇周边1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口和闲散农村劳动力。

九原零工市场是内蒙古自治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内蒙古自治区在零工市场建设中,各地始终突出“就近就地、方便快捷”,在零工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的地方,设立了辐射一定区域的综合性零工市场,集中向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在用工行业集中、岗位需求相似的地方,设立了行业性、专业性零工市场,重点服务行业用工需求;在用工需求分散、人员规模较小的地方,结合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就业驿站等服务网点建设,灵活设立零工服务站点,向灵活就业人员就近提供服务。

“我们秉持‘接地气、聚人气’的理念,各地区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选址的原则,合理规划布局数量适宜、规模适度的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构建起分布合理、便利可及的灵活就业服务网络。”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赋能“快对接”

“有时候家里临时有点零活想找人帮忙,都不知道去哪里找,现在只需要打开手机,通过‘赤峰零工市场’小程序发布信息,就有师傅联系我,真是太方便了 。”赤峰市市民王伟强对于网上零工市场的方便快捷深有感触。

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是内蒙古自治区零工市场的重要特征。在多地的零工市场大厅内,多媒体大屏幕实时滚动播放企业用工信息、薪资待遇、联系电话等内容,灵活就业人员可在零工市场内随时掌握招工信息,不必“顶太阳”“蹲马路”找活。同时,各地人社部门在持续规范和发展线下零工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运用,动态收集更新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信息,提供在线匹配对接、应聘报名、结果确认等“一网通办”服务。

创新服务“树品牌”

呼伦贝尔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相关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运营服务,根据不同需求,在零工市场配套完善淋浴室、休息等候区、职业介绍大厅、技能培训实训基地等服务功能设施。同时,为务工人员与招工企业提供法律援助、爱心帮扶、用工工具借用等一系列服务。

据了解,不仅是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人社部门立足实际,努力探索零工市场服务的创新举措,积极打造特色化零工品牌。兴安盟依托兴安家政“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社区服务+零工平台+劳务输出”全链条服务体系和社区家庭生活服务站建设,打造以“兴安家政”为核心引领的兴安零工特色品牌。乌海市海勃湾区打造“一站式”用工服务市场,设立人社便民服务站,253项人社公共服务,包括76项就业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

据悉,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各盟市要加快建设一批零工市场、零工驿站,方便群众就业。在兑现这一承诺的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也积极探索在零工市场周边建设集体经济项目,以丰富的经济业态吸引更多客流人流,更好地帮助农牧民工、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好就业、就好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