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2月18日 星期一

【草原漫记】哈达与安达

本报记者 李元浩
《工人日报》(2024年02月18日 04版)

2月17日,礼仪志愿者在颁奖仪式前。新华社记者 王楷焱 摄

“您好!欢迎来到海拉尔!”北国冬日的清晨,一声温暖的问候消除了记者一夜列车旅途的疲惫,也让此前无数纷繁的“海拉尔猜想”逐渐具象——这片地处大兴安岭西麓丘陵与呼伦贝尔高原交界地带、总面积超过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在接下来的十余天里与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亲密“牵手”,无比鲜活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承办的首次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十四冬”一直在全力践行着“点燃冰雪激情 放飞中国梦想”的赛会主题口号,一如草原人民的淳朴、热情与执着。

当记者抵达负责接待“十四冬”媒体记者和技术官员的呼伦贝尔鄂温克宾馆时,刚进宾馆大厅,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便手捧蓝色哈达迎接着远方的朋友;一旁的长桌上,热气腾腾的奶茶和美味的果条,令媒体同行们疲意顿消。

哈达是蒙古族和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蒙古族的蓝色哈达不仅象征纯洁神圣、清新永恒的苍穹,还寓意着淳朴善良、美好吉祥等情感。用蓝色哈达迎接采访报道本届冬运会的媒体记者,体现出东道主对于四方宾朋的热情欢迎和真挚祝愿。

据了解,单是在海拉尔赛区,就预留接待宾馆酒店共16家,床位总数近5000个。“为做好接待工作,酒店全体工作人员都进行了礼仪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消防安全等内容的培训,让来宾们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内蒙古的淳朴热情。”鄂温克宾馆负责人刘欣表示。

走进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场馆群内的“十四冬”主媒体中心,除了布置有序的媒体工作区域,极具蒙古族传统文化底蕴的非遗展区和“十四冬”特色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其中,“十四冬”吉祥物——蒙古彩娃“安达”(男娃)和“赛努”(女娃)尤其得到青睐。“安达”在蒙古语中意为“朋友”或“兄弟”,“赛努”意为“你好”,两个吉祥物组成了“朋友你好”,传递着内蒙古人民对全国人民的诚挚邀请,对八方客朋的亲切问候。

就在距离主媒体中心不远的冰壶馆内,近两天来就不断上演着“安达”同心,其利断金的好戏。正在这里进行的是“十四冬”冰壶公开组混双循环赛。被称为“治愈组合”的北京队凌智/韩雨,因凌智在北京冬奥会上的不俗表现而备受关注。在与东道主内蒙古组合的比赛中,虽然北京队在前半程处于劣势,但凭借后半程的稳定发挥,最终上演绝地反击。赛后,凌智将逆转取胜归功于队友,“整场比赛都非常激烈,幸好韩雨一直鼓励我,和我配合默契,才最终顶住了压力”。

“十四冬”已在今晚正式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力争佳绩。“海拉尔”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野韭菜丛生的地方”,而野韭菜是一种生命力非常旺盛的植物。期待冬运健儿在这片土地上奉献精彩角逐,迎来运动生命的闪耀绽放。

(本报呼伦贝尔2月17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