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0月19日 星期一

【职教刍议】“一位难求”的巨型学校可以休矣 教育变革升级须有数字化助力

沙洲
《工人日报》(2023年10月19日 06版)

新闻:据媒体报道,秋季开学后,一些巨型学校上下学时成了茫茫人海,常出现家长与学生互找的忙乱拥堵场面。某市某校一个年级32个班,而另一所城区学校9个班只有99个学生,一年级只有3名新生。

点评:巨型学校“一位难求”,薄弱校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现象在不少地方存在,在一些基础教育发达的地方表现尤为明显,延缓了当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步伐。

谈起巨型学校为何膨胀,不少人会归咎于家长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用脚投票,然而其背后是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错误的政绩观,过于看重巨型学校的升学率,从经费、政策方面给予扶持,误导家长抬高成本追逐优质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优质校越来越优、薄弱校不断萎缩。巨型学校看似每年都能交出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实际上破坏了一个区域内良性的教育生态,使当地教育处于成本不断攀升又难以多样化可持续的发展状态,破坏了就近入学的原则。

前不久,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后,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要着力完善政策措施,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要解决巨型学校的问题,需要地方政府秉承以所有学生为权益主体的均衡发展观,依据《意见》和《扩优提质行动》精神,切实消除城乡、区域、校际、群体的四大差距,转换以部分、局部人群为考虑对象的错误政绩观,让更多学校加快成长为优质学校,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

新闻:据媒体报道,我国教育数字化已取得显著成效,创新应用不断深化。各地广泛开展教育数字化应用实践,推动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常态应用和深度融合,在服务“停课不停学”、“双减”落地、家校社协同育人、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点评:数字技术具有跨领域、跨时空、跨层级、跨系统等特征,可以在育人体系纵向打通、横向协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数字教育既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需要打造教育新场景,这需要数字技术助力。

在传统教育场景中,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联动不够紧密,而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方式聚集大中小学、科研院所、社会等多方资源,融合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不断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规模的数字教育空间,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场景,推动形成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多元化发展环境。

就学生成长而言,数字技术能够为学生个性化地定制学习计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与此同时,数字技术还能够促进教育资源更广泛传播和应用,使学习者不再受限制于时间与空间,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的教育资源,从而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持续优化教育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与数字教育相适应的制度设置和发展生态,整体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值得注意的是,推动数字教育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不能让这些地区的孩子在教育数字化的路上掉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